免耕玉米田杂草群落消长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樊翠芹

作者: 樊翠芹;王江浩;李秉华;许贤;刘小民;王贵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免耕;旋耕;玉米;杂草;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4 年 30 卷 27 期

页码: 119-12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连续免耕对玉米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倒置"W"取样法调查不同耕作方式玉米田杂草种类和数量,用生测法测杂草鲜重,玉米成熟后测产。结果表明:免耕覆盖麦秸和免耕玉米田的杂草种类由12种增加到13种,旋耕玉米田杂草种群构成没有变化,有11种杂草。免耕覆盖麦秸1~5年,其玉米田杂草数量比旋耕田少,6~7年,二者杂草数量差异不大;免耕1~4年,免耕玉米田的杂草数量与旋耕田相比互有消长,从第5年开始免耕田杂草数量一直比旋耕田多;免耕覆盖麦秸的玉米田牛筋草所占比率明显降低,而马唐所占比率呈增加趋势。连续免耕3年后,免耕覆盖和免耕田玉米产量均下降,前者的降低幅度低于后者。免耕覆盖麦秸能减少玉米田杂草发生数量,而随免耕年限的延长抑制效果下降;免耕年限越长玉米田杂草发生越严重。

分类号: S451

  • 相关文献

[1]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许贤. 2009

[2]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丹,李升东,冯波,李华伟,王宗帅,王法宏. 2019

[3]保护性耕作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许贤. 2010

[4]一种能处理杂草的免耕玉米播种机. 韩喜国,任英,赵洪祥,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7

[5]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耕作模式和水分管理对杂草的影响. 李秉华,刘小民,许贤,吴国强,王贵启. 2017

[6]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朱建义,郑仕军,赵浩宇,刘胜男,陈贵明,周小刚. 2018

[7]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的发生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周小刚,郑仕军,罗春花,唐裕智,张建军,高菡,朱建义. 2013

[8]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张云慧,程登发,孙京瑞,蒋金炜,杨龙显,梁相志. 2012

[9]不同整地和施肥方式对虾后直播稻农香32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戴力,陶曙华,胡文彬,刘烨,李文忠,方宝华,赵正洪. 2021

[10]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周佳,周灵芝,劳承英,申章佑,李艳英,胡泊,黄渝岚,韦本辉. 2020

[11]转变耕作方式对长期旋免耕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田慎重,王瑜,宁堂原,董晓霞,董亮,郑东峰,郭洪海. 2016

[12]水稻土厌氧氨氧化对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响应. 孙梅,聂三安,龙泽东,李超,王华,肖小平,罗尊长,孙耿. 2022

[13]耕作方式转变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田慎重,郭洪海,董晓霞,董亮,郑东峰,孙泽强,王学君,刘盛林. 2016

[14]不同灌水量对免耕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路战远,张向前,张德建,景振举,姚仲军,程玉臣,张建中,白海,王玉芬. 2012

[15]大豆玉米持续轮作免耕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盖志佳,吴嘉彧,张敬涛,刘婧琦,蔡丽君,杜佳兴,赵桂范,陈磊,吴俊江. 2019

[16]免耕种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宋勇,王宇先,赵蕾,徐妍,王冰雪,高盼,徐莹莹,杨慧莹. 2021

[17]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效应初探. 刘永贤,韦志耀,袁文,韦凤香. 2009

[18]不同耕作方式对辽西地区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董智,董俊,张晓红,刘洋,苏建党,侯志研,张旭. 2022

[19]耕作方式与绿肥种植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田伟,胡金霞,李刚,张弛,王超,陈秋会,王磊,徐大兵,席运官. 2017

[20]深松免耕种植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孙贵臣,冯瑞云,陈凌,穆志新,张瑞军,阎晓涛,闫贵云.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