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高粱生理代谢的调节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邹询

作者: 邹询;周宇飞;李广;王建忠;卜庆状;王佳旭;杨琳琳;张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干旱逆境;外源褪黑素;代谢组学分析;代谢通路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8151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24-31

摘要: [目的]高粱通常生长于干旱环境,芽苗期时常发生干旱。通过探索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高粱种子芽苗发芽率与生理代谢的影响,解析高粱抗旱调节的生理调节途径和关键路径,可为解决高粱芽苗期种子抗旱萌发受阻、形态建成困难的生产难题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高粱品种‘辽糯11’为试验材料,通过15%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分别设置0、60、120、180、240和300μmol·L-1浓度的褪黑素浸种(对应的简称分别为T-0、T-60、T-120、T-180、T-240和T-300),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选取发芽率最高的浓度与对照组T-0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干旱胁迫下,施用褪黑素提高了高粱种子发芽率。其中T-180高粱种子发芽率最高为75.3%,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比T-0增加了77.18%,为褪黑素最佳施用浓度。选取T-180和T-0进行代谢组学分析,2个处理共富集到15条关键代谢途径,分别为嘌呤代谢、色氨酸代谢、嘧啶代谢、氮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二苯乙烯-二芳基庚烷和姜辣素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玉米素生物合成、氨酰生物合成、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异喹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transporter)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结论]综合分析发现,T-180为褪黑素最佳施用浓度,对高粱芽苗施用外源褪黑素后,15条关键代谢途径中嘌呤代谢、色氨酸代谢2个代谢途径变化活跃,是参与抗旱调节的关键代谢途径。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外源褪黑素对猕猴桃实生苗耐涝性的影响. 袁雪侦,彭玉婷,涂美艳,梁东,徐子鸿,王玲利,夏惠. 2022

[2]外源褪黑素对采后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赵士粤,刘露露,崔克强,任瑞,何美美,杨明霞. 2024

[3]孕穗期低温对水稻叶片生理、产量的影响及外源褪黑素缓解效应. 单莉莉. 2023

[4]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不同葡萄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和AsA-GSH循环的影响. 苗卫东,王萌,高换超,井朋伟,李少东,樊秀彩. 2021

[5]干旱逆境下小麦幼苗细胞叶绿体与钙离子的关系. 王凤茹,张红,商振清,李广敏. 2001

[6]干旱逆境下小麦幼苗叶片细胞核超微结构与钙离子的关系. 王凤茹,张红,商振清,李广敏,刘丽娟. 2000

[7]草坪植物对干旱逆境的效应. 王钦,金岭梅. 1993

[8]干旱胁迫下表观遗传机制对转C4型PEPC基因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宋凝曦,谢寅峰,李霞. 2020

[9]谷胱甘肽合成酶StGCS-GS对甜菜遗传转化的研究. 刘大丽,马龙彪. 2018

[10]干旱对辣椒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陈波,邹学校. 2012

[11]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玉米响应花粒期高温胁迫机制. 李川,乔江方,黄璐,张美微,张盼盼,牛军,刘京宝. 2020

[12]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郑单309响应花粒期高温胁迫的机制. 李川,黄璐,乔江方,张美微,张盼盼,牛军,刘京宝,王淑凤. 2021

[13]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联合分析不同品种柿叶矿物质含量差异. 余贤美,王洁,高瑞,龚榜初,艾呈祥. 2023

[14]九蒸九制对鸡头黄精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王俊楠,卢琪,薛淑静,陈晓春,张春兰,杨德. 2024

[15]大豆异黄酮对安格斯肉牛免疫性能、生殖激素水平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王建东,于有利,丁辉,王攀,郭亚男,梁小军. 2025

[16]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产卵频次雌虾卵巢比较代谢组学分析. 张硕,孔杰,曹家旺,代平,谭建,罗坤,孟宪红,傅强,陈宝龙,王照欣,隋娟,栾生. 2024

[17]一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Salipiger sp.D13基因组特征及其降解能力. 刘洋,饶秋华,黄敏敏,罗土炎. 2020

[18]盐胁迫条件下长白10号水稻籽粒中差异代谢物的分析. 张桂云,朱静雯,孙明法,严国红,刘凯,宛柏杰,代金英,朱国永. 2021

[19]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姜小凤,郭凤霞,陈垣,郭建国,刘晓峰. 2021

[20]米蛾嗅觉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李鹏燕,张秋婷,黄铮昱,黄华,陈伟平,廖永林.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