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育性的QTL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立平

作者: 张立平;田再民;赵昌平;王丽辉;单福华;张风廷;苑少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通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BSA;QTL分析;QTL互作效应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4-7968

年卷期: 2010 年 18 卷 03 期

页码: 437-4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光温敏不育系BS20×Fu3DH群体的289个系为材料,于2005-2006年度种植于北京海淀和安徽阜阳,进行了育性(结实率和结实小穗率)的调查。利用SSR标记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分析该群体中与育性相关的分子标记,用128对SSR引物,初步构建BS20×Fu3群体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框架图。BSA的结果表明,与育性连锁的3个标记是Xgwm294、Xgwm374和Xgwm44,分别位于染色体2AL、2BS和7DS;采用混合线性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育性进行QTL分析,检测到6个QTL,分布在1AS、2BS、2DL、6AL、6BL和7DS染色体,贡献率为1.1%~12.5%,其中7DS上的QTL与2BS、6AL和6BL上的QTL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综合BSA和QTL分析结果,确定染色体7DS和2BS上的QTL重复性较好、贡献率和互作效应较大,为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状的重要QTL,标记区间分别为Xgwm44-Xcfd14和Xgwm148-Xgwm374,贡献率分别为7.2%~12.5%和2.1%~2.5%。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普通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的QTL分析. 张立平,阎俊,夏先春,何中虎,Mark W Sutherland. 2006

[2]CIMMYT小麦品种Saar的叶锈成株抗性QTL分析. 张利军,李在峰,Morten Lillemo,夏先春,刘大群,杨文香,罗家传,王海燕. 2009

[3]普通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QTL分析. 张立平,葛秀秀,何中虎,王德森,闫俊,夏先春,Mark W Sutherland. 2005

[4]小麦品种百农64慢白粉病抗性QTL的定位. 王德森,何中虎,王辉,陈新民,段霞瑜,周益林,夏先春. 2006

[5]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研究. 秦志列,梁玉龙,刘丽华,李宏博,张风廷,娄鸿耀,李翰霖,赵昌平,张胜全. 2024

[6]应用水稻基因芯片分析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差异表达. 张立平[1,张风廷,单福华,苑少华. 2011

[7]高粱抗蚜基因分子标记的建立. 李玥莹,赵姝华,杨立国,刘世强. 2003

[8]与大白菜质地品质连锁的RAPD标记. 吴春燕,宋廷宇,何启伟,邓永林,王翠花,徐文玲,牟晋华. 2010

[9]小麦红叶耳基因的SSR标记定位分析. 池慧芳,张立平,赵昌平,韩冰,单福华,田再民,王为先. 2008

[10]小麦矮秆新基因的SSR标记. 石涛,王洪刚,何方,邓世民,高居荣. 2008

[11]高粱抗蚜基因的RAPD分析. 李玥莹,赵姝华,杨立国,刘世强. 2002

[12]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初步定位. 张世超,王英哲,金艳,陈晶晶,王莹,徐博. 2018

[13]一个玉米叶夹角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王晓娟,何海军,刘忠祥,杨彦忠,寇思荣,连晓荣,周玉乾,周文期. 2019

[14]利用BSA-Seq方法鉴定谷丰B抗稻瘟病基因. 陈子强,陈松彪,郭新睿,颜静宛,田大刚,李刚,王锋. 2021

[1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病基因的发现及其初定位. 李燕芳,冯芳,肖汉祥,袁龙宇,周柏权,邱树青,张扬. 2021

[16]基于SLAF-Super BSA技术的玉米萌发期耐冷性定位的初步研究. 曹士亮,于滔,董玲,刘宝民,王成波,李文跃,杨耿斌,武尔娜. 2021

[17]甜瓜果皮颜色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欧点点,赵光伟,贺玉花,王平勇,徐志红,孔维虎,张健,徐永阳. 2019

[18]高粱类缺钾症状种质矿质元素含量分析及基因定位. 朱振兴,曲匡正,李丹,王春语,白春明,陆晓春. 2023

[19]杏树李痘病毒病的快速分子检测和抗PPV连锁标记的筛选. 张俊环,孙浩元,Boris Krska,杨丽,姜凤超,张美玲,王玉柱. 2018

[20]与大白菜橘红心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 王国臣,张凤兰,余阳俊,张德双,赵岫云.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