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基于11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子萱

作者: 刘子萱;李国景;罗其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区域差异;加权TOPSIS法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ISSN: 1005-9121

年卷期: 2022 年 012 期

页码: 126-1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 CSSCI

摘要: [目的]以农为本,完善并创新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是规划和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根本宗旨。因此,探讨明晰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和区域差异,对制定产业园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在探讨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机制基础上,结合数据可得性,从就业效应、增收效应和组织效应3个维度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加权TOPSIS分析方法生成表征联农带农效应水平的综合指数,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对区域农业增长、农户增收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在0.03~0.53,总体偏低。(2)联农带农综合水平前10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就业和增收带动贡献突出。联农带农效应平均水平为0.430 1,在带动农户就业人数、农户增收水平,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数量上高于其他产业园及全国平均水平。(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地区差距较大。其中,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和广东省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果相对较好,华南区、东北区、西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水平总体较高。[结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的地域差异大,与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运行机制与政策和经济环境等因素紧密相关;未来发展要因地制宜,精准设计推进路线与机制,一园一业,一园一策;不断创新完善园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提升功能,进一步释放联农带农潜力,拓展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农户收入。

分类号: F313

  • 相关文献

[1]脱贫地区乡村产业联农带农问题研究综述. 杜诗蕊,周保吉. 2024

[2]天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陈丽娜,孙国兴. 2019

[3]乡村振兴背景下"一园一平台,专家进企业"的农技推广模式研究. 禹绍国,何秀古,陆华忠,刘建峰. 2020

[4]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创意——以盱马路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 宋婧,夏礼如,杨旺生. 2020

[5]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肖琴,罗其友. 2019

[6]现代农业产业园不同利益联结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 胡乃娟. 2024

[7]基于AHP的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评价. 魏哲,方伟. 2020

[8]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启示. 谭瑶瑶,黄宇杰,冯建学,邹金秋. 2022

[9]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汪洋,王宏. 2023

[10]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发展探讨. 李国林. 2024

[11]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汪洋,王宏. 2023

[12]数字化赋能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问题与建议. 李国林. 2024

[13]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汪洋,王宏. 2023

[14]基于锡尔系数的农村信息化区域差异及协调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张星星,周建农,彭爱东. 2012

[15]我国农村信息化区域差异及演变研究. 周建农,张星星,彭爱东. 2013

[16]稻飞虱近年发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胡国文. 1996

[17]山西省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研究. 殷海善,周振华,杨晨,白志华. 2010

[18]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时空变异分析. 王飞,石祖梁,李想,方放,郑顺安,刘申,孙仁华. 2017

[19]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 柴玲玲,万忠,张禄祥. 2010

[20]甘肃省蔬菜比较优势区域差异分析. 张玉鑫,潘新,高军,王晓巍,张俊峰,马彦霞.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