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与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魏

作者: 郭魏;齐学斌;李平;李中阳;周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再生水;土壤氮素;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35 期

页码: 181-18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随着中国水资源短缺状况的不断加剧,农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再生水作为有效的水资源,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目前农业上普遍存在氮肥施用过量,而再生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素,因此再生水灌溉适宜的水肥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土壤生物活性与氮素水平是评价再生水灌溉对环境安全效应的重要指标,笔者在概述国内外再生水灌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生物有效性、相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再生水灌溉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探明长期再生水灌溉和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微生物与碳、氮循环影响;加强长期再生水灌溉和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碳库、氮库与养分交互作用综合影响研究;重视再生水灌溉下污染物监测与去除技术研究,建立建全规范的再生水监管体系和再生水安全灌溉制度、灌溉技术;进行再生水灌溉对作物-土壤-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长期定位监测与评价。

分类号: S273`S154

  • 相关文献

[1]接种根瘤菌对橡胶树‖葛藤模式下土壤氮含量及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王桂花,吴敏,王大鹏,林清火,林琛茗,詹杉,张先,陈传洋,周永计. 2024

[2]滴头流量对再生水灌溉作物根区典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松旌,樊向阳,崔二苹,高峰,吴海卿,李胜曙,崔丙健,胡超. 2021

[3]不同施氨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郭魏,齐学斌,李中阳,李平. 2015

[4]土壤酶活性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滴灌的响应与评估. 王宇,刘春成,李仁杰,曾智,崔丙健,张凤华,闫明丽,胡超,马天. 2023

[5]不同施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郭魏,齐学斌,李中阳,李平. 2015

[6]甘蔗间作花生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及酶活性的影响. . 2019

[7]4种轮作模式下长期连作烟田土壤微生态的响应特征. 周旭东,韩天华,申云鑫,施竹凤,贺彪,杨明英,裴卫华,何永宏,杨佩文. 2024

[8]毛叶苕子与燕麦混播对作物产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王宣茗,杨钦忠,张鹏,赵沛义,任永峰,韩云飞,杜二小,张彪,李树生. 2024

[9]不同青枯病抗性烤烟品种(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 姜淑祯,冯小虎,宋文静,王卫锋,丛萍,徐艳丽,况帅,董建新. 2025

[10]硫脲用量对菠菜生理指标及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何盈,蔡顺香,陈子聪,何春梅,王煌平,罗涛. 2008

[11]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胡岗,刘桂华,范成五,张邦喜,敖明,柴冠群,秦松. 2018

[12]种稻方式对后茬大麦生长及土壤氮素转化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吴延寿,徐阳春,沈其荣,周春霖. 2006

[13]保护地蔬菜土壤氮素研究的现状. 王根林,魏玉田,姬景红,李玉梅. 2009

[14]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胡岗,刘桂华,范成五,张邦喜,敖明,柴冠群,秦松. 2018

[15]基于调制近红外反射光谱的土壤养分近场遥测方法研究. 矫雷子,董大明,赵贤德,田宏武. 2020

[16]化肥与有机肥结合对旱地覆膜春小麦产量形成和土壤碱解氮累积影响. 尹嘉德,侯慧芝,张绪成,于显枫,王红丽,方彦杰,张国平,雷康宁,马一凡. 2021

[17]土壤氮素转化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研究. 李凤霞,王长军. 2018

[18]PAC对谷子花后土壤氮素供应和叶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王琦,许艳丽,闫鹏,董好胜,张薇,卢霖,董志强. 2023

[19]豆科冬绿肥水氮复合效应分析. 秦文利. 2021

[20]儋州市橡胶园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 吴敏,吴炳孙,韦家少,何鹏,覃怀德,王大鹏,高乐.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