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峰

作者: 王峰;陈玉真;孙君;吴志丹;江福英;尤志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林地开垦;茶园土壤;有机种植;土壤团聚体;团聚体稳定性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2096-0220

年卷期: 2023 年 64 卷 005 期

页码: 27-35

摘要: [目的]土壤团聚体是土壤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其组成和稳定性是衡量土壤养分含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有机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可为优化茶园土壤管理和有机茶生态效应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闽东茶区 2个茶叶种植基地的林地(FD)、常规茶园(CT)和有机茶园(OT)为研究对象,采用机械湿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5 mm的大团聚体是林地和茶园土壤团聚体的主要组分,所占比例为 27.84~78.16%.与林地土壤相比,常规茶园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了 32.73~56.51%,0.5~1 mm和 0.25~5 mm大小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林地和有机茶园土壤各粒径之间差异不显著;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整体上表现为林地>有机茶园>常规茶园,分形维数(D)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其中常规茶园MWD和GMD显著低于林地,林地和有机茶园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指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pH和土壤容重均显著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pH和土壤容重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常规种植模式导致茶园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团聚体MWD和GWD也显著下降;而有机管理模式则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增强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利于实现茶园土壤可持续利用.

分类号: S154

  • 相关文献

[1]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phoD基因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峰,陈玉真,吴志丹,江福英,邱陈华,尤志明. 2023

[2]施用菌渣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朱留刚,陈芝芝,尤志明,张文锦. 2017

[3]施用菌渣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朱留刚,陈芝芝,尤志明,张文锦. 2017

[4]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罗旭辉,尤志明. 2020

[5]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团聚体及渗透性能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罗旭辉,尤志明. 2018

[6]长期施肥对晋东南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李建华,李华,郜春花,张强,靳东升,卢晋晶. 2018

[7]不同类型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陈芝芝,翁伯琦. 2014

[8]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丰大清,刘祥臣,曹卫东. 2012

[9]不同人工林对奈曼沙区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吴际,杨光,韩雪莹,温雅琴,杨溢文,李文龙,刘一. 2022

[10]不同培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王利民,黄东风,李清华,何春梅,张辉,刘彩玲,栗方亮,黄毅斌. 2018

[11]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张文锦,翁伯琦,尤志明. 2020

[12]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张文锦,尤志明,邱陈华. 2018

[13]阿勒泰地区平原有机雪菊栽培技术. 朱甲明,许建军,罗文芳. 2019

[14]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及装备的研究. 邢占强,方永辉,韩休海. 2023

[15]长期有机种植模式下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曾广娟,王晗,赵美微,彭红丽,冯阳,耿世刚. 2024

[16]有机种植中施肥引发的重金属累积风险研究. 唐政,邱建军,陈小香,邹国元. 2012

[17]氨基酸叶面肥对有机种植条件下'凌云白毫茶'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叶柳健,王小虎,王睿,贺愉岚,周礼芹. 2023

[18]依安地区有机种植模式下大豆品种产量对比试验研究. 王立辉,郑敏娜,朱治佳,韩冬伟,张笛,王振,孙浩月,王连霞,袁明. 2023

[19]美国备用地保护计划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孙守学,张俊生. 2004

[20]土地利用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及保护的影响. 罗友进,魏朝富,李渝,任镇江,廖和平.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