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品质性状近红外模型建立及区域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姣姣

作者: 王姣姣;刘浩;任贵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豌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聚类分析;地理坐标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4 年 15 卷 04 期

页码: 779-787+8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讨了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检测豌豆蛋白质、淀粉、脂肪和总多酚含量的可行性。用化学方法测定190份豌豆种质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以及总多酚含量,采集其子粒与粉末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两种光谱与成份含量预测模型。豌豆粉末模型结果优于子粒模型,其中蛋白质和淀粉的粉末模型的预测残差(RPD)为5.88、5.82,相关系数r2达到0.99、0.99,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对其中产地信息详细明确的150份豌豆种质的品质性状与产地进行两步聚类分析,明确得到3种类型,其特点分别为:类群1低蛋白质含量,类群2高总多酚含量,类群3高蛋白质、高淀粉和高脂肪含量。进一步分析了豌豆品质性状随播种期、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对豌豆种质资源的部分品质性状进行快速筛选鉴定,聚类分析结论、地理坐标与播期对豌豆种质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规律,都可为收集高品质性状豌豆种质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分类号: S643.3

  • 相关文献

[1]贵州地方芝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杨航,于二汝,魏忠芬,奉斌,李慧琳. 2020

[2]花生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饶庆琳,姜敏,胡廷会,成良强,吕建伟,王军. 2021

[3]马铃薯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颉瑞霞,张小川,吴林科,郭志乾,张国辉,余帮强. 2020

[4]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刁玉霖,朱康宁,张海金,张文飞,王凯玺,吴宏生,陈国秋. 2023

[5]不同花生种质资源成熟籽粒品质性状特征分析. 陈庆政,吴春玲,林秀芳,祁俊程,叶万余,徐小媛,刘海东. 2022

[6]胡麻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王斌,赵利,王利民,张建平,谢亚萍,赵玮. 2018

[7]西藏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李施蒙. 2019

[8]豌豆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沈宝宇,李玲,宗绪晓. 2022

[9]豌豆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高小丽,廖文华,王姗姗,杨文才,戴相林,张玉红. 2016

[10]不同豌豆品种(系)的叶菜品质比较. 杨梅,杨秀燕,鲜东锋,项超. 2022

[11]应用星座图聚类分析分类豌豆种质资源. 贺晨邦,冯钦华,严清彪,李玉忠. 2005

[12]豌豆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曾亮,李敏权,杨晓明. 2012

[13]23份豌豆材料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王翠玲,杨晓明,王旺田,周卫东. 2019

[14]浙江省沿海地区豌豆地方品种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郁永明,沈晓岚,李鲁峰,刘建新,俞信英. 2015

[15]71份广西豌豆地方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燕华,唐建淮,罗高玲,郭东升. 2024

[16]豌豆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鉴定. 曾亮,李敏权,杨晓明. 2012

[17]国内豌豆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李玲. 2012

[18]豌豆种质资源苗期耐旱鉴定. 沈宝宇,张天静,李玲. 2017

[19]豌豆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农业景观中的应用. 周颖,薛晨晨,袁星星,陈新. 2020

[20]豌豆种质资源芽期耐旱性评价及耐旱种质筛选. 李玲,沈宝宇,张天静,杨涛,刘荣,宗绪晓.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