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鱼共作对淡水养殖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鲍婷

作者: 鲍婷;王梦杰;吴俊男;刘耀斌;李凤博;冯金飞;方福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作物-鱼共作系统;N2O排放特征;功能基因;氮污染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1344-13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作物[粳稻(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Kato)、籼稻(Oryza sativa L. subsp. sativa)、小白菜(Brassica rapa L. ssp.pekinensis)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 Forsk)]-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共作为例,探索不同类型作物与鱼共作对养殖水体N2O产生和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箱和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量水稻/蔬菜-黄颡鱼共作系统N2O排放通量和上覆水与土壤孔隙水N2O浓度。不同作物-鱼共作对养殖水体N2O排放均有显著消减作用。与单养鱼处理相比,籼稻-鱼共作、粳稻-鱼共作、空心菜-鱼共作和小白菜-鱼共作处理N2O排放量分别减少82.1%、69.2%、67.9%和60.3%。稻-鱼共作可以同时减少上覆水和土壤孔隙水中N2O浓度,但菜-鱼共作仅减少上覆水中N2O浓度。稻-鱼共作显著降低养殖水体TN、NH4+-N、NO3--N和底泥NH4+-N、DON浓度,菜-鱼共作仅显著降低养殖水体NO3--N浓度。作物-鱼共作处理显著增加养殖前期底泥中nir K和nos Z基因丰度,对nir S基因丰度没有显著影响。作物-鱼共作处理对鱼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获得额外的作物产品,显著提高了系统氮素养分利用率。与单养鱼相比,水稻和蔬菜与鱼共作均能显著减少N2O排放,提高养殖系统氮素利用率。籼稻-鱼共作的减排效应要优于其他3种共作处理。

分类号: X714

  • 相关文献

[1]新安江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补偿的响应. 王雨蓉,曾庆敏,陈利根,龙开胜. 2021

[2]固定化氮循环细菌的抗逆境运行. 李正魁,濮培民,胡维平,胡春华,张卫东,朱佳廷. 2001

[3]小清河流域畜禽养殖结构变化及其粪便氮素污染负荷特征分析. 王立刚,李虎,王迎春,邱建军. 2011

[4]不同生物炭对氮的吸附性能. 索桂芳,吕豪豪,汪玉瑛,刘玉学,何莉莉,杨生茂. 2018

[5]固定化氮循环细胞的抗逆境运行. 李正魁,濮培民. 2001

[6]土壤及地下水中氮污染的研究概况(上). 武淑霞,温贤芳. 1994

[7]曲霉有性生殖及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 葛永怡,王玉臣,谭玉梅,任秀秀,刘永翔,刘作易. 2015

[8]功能基因组与绿色超级稻培育的研究进展. 余四斌,汤欣欣,罗利军. 2016

[9]运用SNP-CAPS分子标记定位香菇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 黄杰,谭琦,鲍大鹏. 2015

[10]RNA-Seq在AM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邓杰,李芳,张伟珍,段廷玉. 2019

[11]致病杆菌功能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杨怀文. 2007

[12]我国鲆鲽类生殖内分泌研究进展. 柳学周,史宝,徐永江,王滨,刘新富,孟振. 2017

[13]野猪、松辽黑母猪及其杂交一代多性状功能基因分子遗传标记研究. 杨广礼,章焕,田慧月,刘志强,张志燕,孙家付,冯绍银,张树敏,李明. 2021

[14]水稻粒长遗传及其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张静,李晨,潘大建,陈文丰,孙炳蕊,刘清,吕树伟,江立群,毛兴学,范芝兰. 2021

[15]龙脷叶转录组分析及黄酮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徐世强,梅瑜,曹阳,黄志娜,蔡时可,王继华. 2020

[16]丛枝菌根真菌与有机肥配施对甜玉米根际土壤关键碳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袁银龙,孙杰,徐如玉,左明雪,顾文杰,卢钰升,解开治,徐培智. 2020

[17]秸秆还田对稻田氮循环微生物及功能基因影响研究进展. 王青霞,陈喜靖,喻曼,沈阿林. 2019

[18]桃主要性状的分子标记与功能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连晓东,谭彬,郑先波,陈谭星,王婷,栗焕楠,冯建灿. 2018

[19]燕麦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潘莹,程时锋. 2021

[20]一种基于PCR的水稻SNP标记检测方法. 王钰,许学,秦瑞英,陆徐忠,李莉,杨剑波,倪金龙,马卉,汪秀峰.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