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杂交中伪杂种产生的原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继存

作者: 李继存;黄新阳;王妙;孙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杂交;伪杂种;去雄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03 期

页码: 166-1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有性杂交是目前大豆育种的主要途径,但大豆存在花器小,人工去雄授粉易伤柱头,伪杂种率高,杂交成活率低等不利因素。为了改进大豆杂交相关工作环节,提高杂交效率,采用整体去雄技术在大豆盛花期早晨的不同时间段去雄及早晨与下午去雄后用新鲜叶片包扎与不包扎处理,在不进行人工授粉前提下,根据结荚情况来分析伪杂种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及不同包扎处理情况下,大豆去雄后不授粉均存在伪杂交现象,但去雄后包扎处理伪杂交较低;早晨去雄不授粉的时间越早伪杂交越低;不管包扎与否,下午去雄均比早晨去雄伪杂交低;去雄不授粉包扎处理时,不管下午还是早晨去雄,包扎均比不包扎伪杂交低。因此,黄淮海区域大豆早晨用整体去雄技术进行有性杂交是可行的,但去雄时间应在6∶30之前,并要以下午去雄为主,去雄后最好用新鲜叶片包扎处理。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一种适用于龙眼人工杂交的改良方法. 李建光,郭栋梁,韩冬梅,李荣,潘学文,王静. 2018

[2]龙眼荔枝人工去雄自然授粉杂交技术. 朱建华,秦献泉,徐宁,李鸿莉,彭宏祥,李冬波,邱宏业,侯延杰,张树伟. 2019

[3]两种蚕豆杂交新方法探索. 张继君,杜成章,李泽碧,张志良,王萍. 2011

[4]辐射诱变对不同遗传背景大豆杂交后代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改良. 董丽杰,李盛有,王雅珍,宋书宏,王文斌,曹永强. 2018

[5]大豆杂交F_2代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陈学珍,谢皓,李莉,邱丽娟. 2002

[6]大豆杂交F_2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陈学珍,谢皓,李莉,邱丽娟. 2002

[7]去除母本非杂交节位花荚对大豆杂交荚数的影响. 王树波. 2014

[8]关于大豆高油育种问题的探讨. 彭宝,徐月玲,赵丽梅,王曙明,王跃强,程砚喜,黄梅. 2005

[9]从获奖品种系谱分析大豆杂交亲本选配方法. 王玉莲,白艳凤,王燕平,宗春美,杜维广,任海祥. 2014

[10]影响大豆杂交成活率因素分析. 韩冬伟. 2010

[11]巴彦淖尔市制种玉米优质高产技术. 白文斌,郎海岩. 2004

[12]秋葵杂交新方法. 施庆华,蔡立旺,陈建平,王永慧,高进,王海洋,戚永奎,陈丽萌,王厚高. 2014

[13]大麦有性杂交去雄新方法. 梁长东,方兆伟. 2003

[14]冗余器官去除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磊,杜雄,崔彦宏,党红凯,李科江,贺振营,于秀艳. 2015

[15]玉米制种"倒四叶去雄"技术. 冯培煜,宋瑞连. 2020

[16]棉花杂交种生产关键技术. 周永萍,师树新,葛朝红,燕建召,孙辉. 2017

[17]喷水杀雄和标记去杂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王胜利,唐薇,李振怀,李维江,张冬梅,董合忠. 2007

[18]制种玉米机械去雄机械的应用与展望. 王涛,李亚雄,胡斌,刘洋,李斌,李帆. 2015

[19]黄秋葵杂交制种技术. 李雪,张海燕,赵泰然,徐海钰,孙凯,朱国民. 2017

[20]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76高效制种技术规程. 陈伟,龚海燕,赵云雷,桑晓慧,崔艳利,赵佩,王红梅.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