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生料发酵生产高浓度燃料乙醇工艺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申乃坤

作者: 曹薇;王青艳;秦艳;朱婧;朱绮霞;米慧芝;黄日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料发酵;响应面法;燃料乙醇;木薯;温度梯度控制

期刊名称: 广西科学

ISSN: 1005-9164

年卷期: 2015 年 22 卷 01 期

页码: 37-43

摘要: 【目的】对木薯生料发酵生产高浓度燃料乙醇的工艺进行研究,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中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然后利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最后对发酵温度进行梯度降温控制,以提高乙醇的产量。【结果】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颗粒淀粉水解酶用量为0.8GAU/g木薯粉,底物浓度为36%(W/V),初始pH值为4.2。响应面法优化的结果:颗粒淀粉水解酶用量为0.82GAU/g木薯粉,底物浓度为37%(W/V),初始pH值为4.3。对发酵温度进行梯度降温控制,则可降低醪液残糖,提高原料转化率。在技术集成基础上,对木薯生粉发酵96h,醪液乙醇产量可达16.24%(V/V),残还原糖含量为0.29%(W/V),残总糖含量为1.81%(W/V)。与初始条件相比,乙醇产量提高25%。【结论】木薯生料发酵生产高浓度燃料乙醇,在技术集成基础上可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分类号: TQ223.122

  • 相关文献

[1]基于均匀设计与支持向量回归的木薯生料发酵转化乙醇工艺参数优化. 蔡柳,苏小军,李清明,熊兴耀. 2017

[2]木薯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陈东,王青艳,申乃坤,韦宇拓,杜丽琴. 2010

[3]响应面法优化耐高温酵母生产高浓度乙醇. 王青艳,陆雁,秦燕,黄日波. 2010

[4]木薯作为我国燃料乙醇原料的潜力分析. 梁秀明. 2010

[5]我国木薯酒精生产现状及其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广西、海南木薯考察报告. 王文泉,叶剑秋,李开绵,朱文丽. 2006

[6]马铃薯生料酿醋中醋酸发酵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雪娇,赵丽芹,陈育红,鲁丽花,高杨,李强. 2012

[7]运动发酵单胞菌发酵红薯淀粉生产乙醇工艺的研究. 杨坤,周礼红,刘作易,朱国胜. 2010

[8]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702产抑真菌物质生料发酵培养基. 刘金国,刘学铭,程新,杨丽平,涂国全. 2008

[9]花脸香蘑的栽培技术. 郭勇,彭卫红,贾定洪. 2007

[10]生料发酵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宫英振,李凤翔,郭卫芸,王新玉,梁双波. 2005

[11]苦荞醋生料发酵过程中主要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 李云龙,胡俊君,李红梅,陕方,边俊生,孙秋雁. 2011

[12]基于Taguchi试验设计稻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优化. 辛婷,谢逸萍,张兴,马代夫,王慧. 2009

[13]能源与青贮兼用型甜高粱一辽甜5号. 王德生. 2013

[14]多优良性状工业化酿酒酵母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杨登峰,米慧芝,陆琦,黄日波. 2010

[15]关于发展广东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思考. 张小兰,郑锦荣,刘晓津,房伯平,曹干. 2008

[16]原生质体复合诱变选育耐高温高产乙醇酵母菌株. 王青艳,秦艳,王成华,廖思明,朱婧,黄日波. 2011

[17]嗜鞣管囊酵母产孢及单倍体分离研究. 陈东,张水龙,黄日波. 2011

[18]广西南宁发展燃料乙醇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王尧,莫勇生. 2011

[19]木薯粉与甘蔗汁混合发酵生产高浓度乙醇. 张红岩,王青艳,秦艳,廖思明,王成华,黄日波. 2010

[20]贵州能源甘蔗的发展前景. 罗亚红,周正邦,周祥.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