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半干旱区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的水分利用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丽颖

作者: 刘丽颖;殷有;秦胜金;周永斌;卢国珍;耿占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扁杏;辽西半干旱区;δ18O;δ13C;林龄;水分利用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6 年 30 卷 06 期

页码: 118-1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稳定氧同位素技术,测定辽西地区不同林龄(5,11,17a)大扁杏枝条木质部水分、土壤水、降雨的雨水和井水的δ18 O值,结合其根系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的水分来源;测定叶片δ13C值,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大扁杏人工林利用土壤水的深度不同,5年和11年生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0—30cm深度的土壤水,与其吸水根(d≤1mm)分布的土层深度一致,二者输导根分布在20—50cm土层深度;17年生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0—20cm和50—70cm深度的土壤水,其吸收根分布在0—30cm土层深度,输导根分布在10—70cm土层深度;δ18 O值表明,3个林龄大扁杏人工林利用的土壤水均来自降雨的雨水和地下水;5年生大扁杏林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4.1‰,显著高于11年生和17年生大扁杏林(P<0.05)。大扁杏人工林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因其根系分布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特征,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辽西地区的半干旱环境。

分类号: S662.2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刀鲚幼鱼耳石碳、氧同位素特征初报. 姜涛,刘洪波,杨健. 2015

[2]南海西沙西南海底麻坑区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孔隙水地球化学证据. 陈琳莹,罗敏. 2017

[3]牛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氢、氧、硫组成探讨. 孙丰梅,石光雨,王慧文,杨曙明. 2012

[4]大扁杏叶片水浸提液化感效应研究. 王海新,吕林有,王慧新,蔡倩. 2011

[5]北方干旱地区大扁杏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姜涛. 2008

[6]辽西地区大扁杏晚霜冻害防控技术. 杨柳,洪新,李思琪,梅秀艳. 2024

[7]风沙半干旱区不同立体复合模式下大扁杏的光合特性. 王慧新,颜景波,何跃,姜涛,赵立仁,蔡立夫,孙占祥,张玉龙. 2010

[8]青鲜素抑制大扁杏开花效果初探. 李思琪,洪新,杨柳,梅秀艳. 2024

[9]黄土高原大扁杏栽培技术. 梅佳爱,高治军. 2012

[10]浅埋滴灌水氮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雪,尹光华,马宁宁,谷健,王士杰. 2019

[11]辽西半干旱区密植型玉米品种不同密度对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刘继国,陈振武,赵艳艳,史磊,魏铁霞,王岩,于显. 2009

[12]辽西半干旱区典型森林植被土壤理化性质比较分析. 孙继军,马青艳,孟林,梁慧春,王冬. 2015

[13]辽西半干旱区果粮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 蔡倩,孙占祥,郑家明,白伟,冯良山,白一光,姜涛. 2015

[14]辽西半干旱区大豆垄膜沟种微集水技术效果研究. 李开宇,李亚男,靖凯,邓林君,孙占祥,朱勇. 2010

[15]辽西半干旱区披碱草人工草地种植技术. 李菲,任丽华,柳金库. 2024

[16]儋州市热科院试验场橡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王开典,陈展雄,姚行成. 2018

[17]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年龄荆条冠层截留降雨模拟实验研究. 吕刚,王磊,张卓,王锋柏,汤家喜,杜昕鹏,董亮,杨聪. 2019

[18]刺槐林不同林龄林分形态及植被特征分析. 于耀峰. 2021

[19]不同林龄凹叶厚朴群落土壤有机碳与氮磷钾分布特征. 段媛媛,李凤姣. 2017

[20]海南西部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管利民,吴志祥,周兆德,谢贵水,杨川.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