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不同江段蛇的形态差异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瑾

作者: 肖瑾;曾燏;张富斌;彭艳;张臣;张倩;舒秋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蛇;生态适应;多变量形态测量学;地标点法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20 年 44 卷 011 期

页码: 1832-18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嘉陵江不同江段蛇群体的形态表型特征及其差异性,实验对采自嘉陵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共120尾样本进行了传统形态测量和地标点几何形态学测量分析.形态分析结果发现,嘉陵江不同江段蛇群体间形态表型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集中于头部、鳍和尾柄;其中上游群体的蛇最为纤长(叉长、胸腹距、躯干距最大),眼间距、背鳍基长、头高和口角须长也最长;中游群体的胸鳍、腹鳍、尾鳍最长,尾柄也最为粗壮(尾柄宽,尾柄高最大),头长、体宽、胸鳍前距最大;下游群体的肛臀距和头宽最大.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无法有效将不同江段蛇群体区分.研究表明,不同江段蛇群体形态表型差异均属于种内差异,这些表型差异可能是蛇对嘉陵江不同江段环境(如流速、水温、饵料类型)多样性的适应性表现.

分类号: Q958.11%S917.4

  • 相关文献

[1]嘉陵江不同江段蛇耳石形态特征及差异. 彭艳,曾燏,张臣,龚建涵,周小云. 2018

[2]嘉陵江不同江段蛇耳石形态特征及差异. 彭艳,曾燏,张臣,龚建涵,周小云. 2018

[3]基于图像识别的5个不同产地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形态差异分析. 田灿,李飞,苏胜彦,唐永凯,刘波,俞菊华,于凡,李建林,李红霞,宋长友,王美垚. 2020

[4]基于地标点法的不同黄河鲤群体形态鉴别. 姜京京,张成锋,唐永凯,敬小军,李红霞,刘磊,苏胜彦. 2023

[5]基于地标点法的九龙江口和珠江口凤鲚和七丝鲚耳石形态学特征比较. 姜涛,郑朝臣,黄洪辉,轩中亚,邱晨,刘洪波,杨健. 2018

[6]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形态差异的地标点法分析. 郑朝臣,姜涛,骆仁军,陈修报,刘洪波,杨健. 2017

[7]鱼腥草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王锐洁,刘筱,杨淑君,姬啦啦,严令斌,关萍,江学海,王健健. 2018

[8]我国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赵天璇,袁明龙. 2017

[9]嘉陵江梯级水利工程开发下不同江段蛇鮈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差异及适应. 刘玉莹,曾燏,熊小琴,吕振宇,胡月,蒋朝明,程磊,俞丹莉. 2019

[10]松材线虫入侵种群形成与扩张机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进展. 谢丙炎,成新跃,石娟,张青文,戴素明,成飞雪,骆有庆. 2009

[11]鼋骨骼系统及与中华鳖比较. 谢敏敏,洪孝友,李伟,刘晓莉,陈辰,朱新平. 2022

[12]中国近海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的过去和未来. 徐兆礼. 2011

[13]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刘万学,郭建英,强胜,李保平,王进军,杨国庆,牛红榜,桂富荣,黄文坤,蒋智林,王文琪. 2011

[14]拟穴青蟹对盐度变化的生态适应及渗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傅愔,马凌波,成永旭. 2024

[15]小麦新品种运旱137的选育研究. 赵智勇,柴永峰,毕红园,李秀绒,任文斌,潘田雨. 2018

[16]东海海樽类优势种的数量变化. 徐兆礼,林茂,张金标. 2006

[17]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刘万学,郭建英,强胜,李保平. 2011

[18]松材线虫入侵种群形成与扩张机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进展. 谢丙炎,成新跃,石娟,张青文,戴素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