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根区灌溉对葡萄幼树生长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丽楠

作者: 陈丽楠;刘秀春;荣传胜;韩晓日;孙占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葡萄;交替根区灌溉;冗余生长;干物质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分根交替灌溉对葡萄幼树生长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在避雨栽培下,以2年生盆栽葡萄幼树为试材,设置了3种灌溉模式:根区均匀灌溉(CI),单侧根区固定滴灌、1/2灌水量(FDI),双侧根区交替滴灌、1/2灌水量(ADI),研究了不同根区灌溉模式对葡萄幼树生长、干物质分配及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I相比,FDI和ADI处理降低了葡萄幼树新梢生长量,ADI处理提高了新梢粗度,叶面积未显著降低.ADI和FDI处理葡萄树修剪量较CI显著降低15.8%和12.2%.叶片净光合速率(Pn)在果实膨大期以ADI处理略高于CI,在着色期略低于CI,FDI处理Pn显著低于ADI和CI,ADI和FDI处理的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显著低于CI,叶片水分瞬间利用效率(WUE)以ADI处理最高,其中在果实着色期,ADI的叶片WUE比CI提高64.9%.不同灌水模式下葡萄幼树的干物质量表现为ADI>CI>FDI,ADI处理总须根和果实干物质量显著高于CI处理,显著提高了根冠比.综上所述,交替根区滴灌处理在减少约50%灌水量的条件下降低了树体冗余生长量,维持了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叶片水分利用率,增加了干物质向须根和果实的分配量.

分类号: S663.1

  • 相关文献

[1]根区交替灌溉下减施氮肥对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丽楠,刘秀春,韩晓日,孙占祥,荣传胜. 2020

[2]两种新型灌溉制度——调控亏缺灌溉(RDI)和交替根区灌溉(APRI)在葡萄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晓玥,孙磊,闫爱玲,王慧玲,任建成,徐海英,张国军. 2016

[3]贺兰山东麓葡萄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量研究. 牛锐敏,许泽华,陈卫平,方志勇,周定山,王福宁. 2014

[4]施氮量对巨峰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孙聪伟,杨丽丽,陈展,牛帅科,赵艳卓,魏建国,褚凤杰. 2017

[5]拌种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罗爱花,陆立银,王一航. 2011

[6]通辽地区玉米不同覆膜方式技术效果分析. 李金琴,王宇飞,侯旭光,陈杰辉,薛永杰,李雪峰,胡航. 2015

[7]玉米新品种吉单47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高产因素分析. 岳尧海,王敏,周旭东,张志军,张建新,马英杰,赵万庆,刘文国. 2015

[8]定量施肥对甜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盖志佳,王玉波,王志农,于敦爽,杜永成,范文婷,谷唯,马凤鸣. 2012

[9]面包小麦干物质、组织氮和果糖动态累积. 侯有良,钟改荣,L.OBrien,卢宝红,贾海瑜. 2000

[10]大葱种质材料营养成分分析. 梁艳荣,胡晓红,姜伟,张颖力,陈春梅,张少英. 2007

[11]辽河流域棉区棉铃发育进程研究. 徐敏,金路路,王子胜. 2015

[12]不同氮素条件下干物质生产、分配及产量形成模型研究. 孙长青,童倩倩,岳延滨,赵泽英,李裕荣,聂克艳. 2015

[13]费乌瑞它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营养吸收特征分析. 夏锦慧,钱晓刚,丁海兵. 2008

[14]贵州省高原山区杂交籼稻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的特征. 罗德强,王绍华,江学海,李刚华,周维佳,李敏,姬广梅,丁艳锋,凌启鸿,刘正辉. 2016

[15]不同产量潜力玉米品种群体生理参数研究. 谷岩,胡文河,王楠,陈喜凤,梁煊赫,岳杨,吴春胜. 2011

[16]陇中半干旱区滴灌条件下马铃薯淀粉积累期不同品种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 柳永强,谢奎忠,陆立银,胡新元,罗爱花. 2016

[17]种植方式对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肖春华,李少昆,刘景德,王文静,宋秋生. 2005

[18]高产氮高效籼稻品种的光合生产特性. 李敏,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姬广梅,王学鸿,李树杏. 2015

[19]施氮量对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任廷波,赵继献. 2007

[20]甘薯南薯88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宋吉轩,陈超,李云,彭慧云.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