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固体种生产中“绒状白点”症状的试验与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炳明

作者: 刘炳明;曹德宾;马晓红;于迎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平菇;绒状白点;分离;集合体;堆闷

期刊名称: 食用菌

ISSN: 1000-8357

年卷期: 2003 年 S1 期

页码: 17-18

摘要: 本文将实际生产中出现“绒状白点”症状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试验。探明了这种症状不是杂菌污染,也不是菌种退化或老化造成,是由于生产中培养料存放不当,或随意堆积,致使料温较长时间处于32-51℃即中温阶段,导致菌种产生不正常的“绒状白点”现象。

分类号: S436.46

  • 相关文献

[1]平菇P1培养条件优化及其黄曲霉毒素降解酶的初步分离. 周露,王会娟,邢福国,魏丹丹,刘阳. 2014

[2]不同堆闷时间对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的影响. 滕翠琴,吴健华,庞月兰,李锦锋,江智艺,王雨鑫,邓盈,邱瑞瑾. 2023

[3]平菇品种比较试验. 宗海明,张瑞颖. 2011

[4]铜对平菇生长发育、品质和铜含量的影响. 孔维威,卢娇娇,孔维丽,袁瑞奇,韩玉娥,段亚魁,张玉亭,康源春. 2017

[5]食用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初报. 范雷法,潘慧娟. 2005

[6]醋糟栽培平菇生产试验研究. 周劲松,杨志祥,马宏瑞,马敏. 1996

[7]夏枯草药渣栽培平菇配方筛选试验研究. 何佳芳,陈龙,芶久兰,赵欢. 2014

[8]种植嫩"蘑菇"效益大增. 曹德宾. 2017

[9]平菇绿霉菌新型抑制复配剂的研发. 董晓慧,唐铭,薛英会,姜辉,单大鹏. 2015

[10]酱香型白酒丢糟代屑栽培平菇试验. 王冲,连宾,潘牧,丁远怀,张林. 2013

[11]艾纳香残渣培养平菇技术. 丁映,何元农,关克忠,邹纯礼. 2007

[12]铜胁迫对平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卢娇娇,孔维丽,袁瑞奇,韩玉娥,康源春,申进文,张玉亭,孔维威. 2015

[13]平菇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 周佳君,李超,陈尚龙,王乃馨,商学兵. 2012

[14]平菇单孢杂交种选育. 韩冰. 2015

[15]平菇枝条种制作技术要点. 孟庆国. 2019

[16]杏鲍菇废料替代玉米芯栽培平菇试验初报. 孙玉禄,冀宝营,李鑫,孙立梅. 2018

[17]辽西地区平菇栽培菌株的筛选比较试验. 张庆华,赵新海,钟丽娟,徐冲. 2009

[18]压缩秸秆替代部分木屑栽培平菇试验初报. 李杨,郝捷,陈飞,朱巍巍. 2013

[19]酯酶同工酶分析鉴别生产用平菇菌种真实性研究. 张庆华,赵新海,钟丽娟,徐冲. 2009

[20]微波膨化再造型黑洋葱紫山药平菇营养脆片的工艺研究. 孙月娥,王卫东,戴照琪.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