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高粱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承华

作者: 田承华;程庆军;高海燕;高鹏;郭睿;张俊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产量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5 年 43 卷 04 期

页码: 383-387

摘要: 我国高粱育种工作近几年来进展不大,其原因主要是遗传基础不够丰富,材料株型不理想、耐密性差,对高粱抗性育种没有足够重视,对高粱原始材料的基础研究和系统性统计分析较少。通过对杂交组合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对公顷产量影响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穗长>穗宽>株高>千粒质量>实际密度>实际株数,对穗粒质量影响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穗宽>穗长>株高>千粒质量>实际密度>实际株数。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着重选育穗长及穗宽有优势的新品种,保证新品种的单株产量以及总产量,并进行快速推广。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辽春系列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王英杰,庄艳,刘树才. 2013

[2]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沈阳芸豆联合鉴定试验. 王英杰,王晓琳,孙滨,庄艳,张玉震,高从丽. 2013

[3]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沈阳绿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 赵阳,庄艳,王英杰,葛维德. 2014

[4]云南省旱地小麦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于亚雄,陈坤玲,刘丽,胡银星,杨金华,徐俊萍,程耿,余荣芝. 2000

[5]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上的应用. 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2008

[6]高粱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姼,隋虹杰,葛占宇,王立新,成慧娟,潘映雪,严福忠. 2016

[7]灰色关联分析在高粱育种主要性状选择上的应用研究. 解艳华,焦少杰,王黎明,苏德锋,申忠宝,陈立君. 2006

[8]种植密度对高粱产量和桃蛀螟危害的影响. 张华文,刘宾,王海莲,陈桂玲,陈二影,秦岭,杨延兵,管延安. 2016

[9]水分胁迫下高粱产量性状表达及复水后补偿效应的研究. 曹昌林,白文斌,张建华,史丽娟,彭之东,范娜,李光,郭瑞峰,江佰阳. 2016

[10]高粱应答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产量性状表达. 曹昌林,白文斌,张建华,史丽娟,彭之东,范娜,李光,郭瑞峰,江佰阳. 2016

[11]水分对高粱产量性状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 史丽娟,曹昌林,白文斌,张建华,彭之东,范娜,李光. 2015

[12]高粱产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高士杰. 1993

[13]赤谷系列春谷品种主要农艺与经济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李书田,赵敏,王显瑞,张立媛. 2012

[14]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因素. 罗德强,王飞,杜忠友,周维佳,江学海,张勇,郑玉琼,涂丹. 2007

[15]呼和浩特市春季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 武艳娟,王建国. 2014

[16]我国粮食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与发展对策. 兰玉杰,王光宇. 1999

[17]12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灰色关联分析. 张瑜,杨天辉,李娟,莫本田,王小利. 2015

[18]小麦萌发期耐旱性材料的筛选与评价. 陈天青,王伟,杨康林,何庆才. 2014

[19]桑树春季产叶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韩世玉,姜虹,罗朝斌,岳宣,杨胜特. 2010

[20]闽北山区西瓯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翁伯奇,黄正贵.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