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可溶性糖、全氮、丙二醛含量动态变化及其与抗寒性关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陶雅

作者: 陶雅;孙启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花苜蓿;抗寒性;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08 年 S1 期

页码: 59-63

摘要: 以国内外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品种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及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以了解它们与苜蓿抗寒性的关系,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苜蓿根内的可溶性糖含量从9月中旬开始升高,11月中旬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逐渐下降,一直延续到次年5月中旬,说明可溶性糖是一种低温保护物质,能够提高苜蓿对低温胁迫的适应。各苜蓿品种根部全氮含量从9月到3月均保持在较高水平,4月份有一个明显的增高,而5月份显著下降,可见全氮含量不仅关系到苜蓿对低温的抵御能力,而且直接关系到苜蓿翌年春季的再生与返青。不同苜蓿品种根部丙二醛含量在9月份时较高,而后逐渐下降,到1月份出现最低值,1月份以后又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另外,对各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研究表明,草原二号、龙牧803和润布勒苜蓿为高抗寒品种;准格尔苜蓿和德宝为中等抗寒品种;Euver苜蓿为低抗寒品种。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2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阿鲁科尔沁旗的生产性能评价. 梁庆伟,张晴晴,娜日苏,杨秀芳,孙德欣,潘翔磊,王昇. 2018

[2]四个紫花苜蓿品种对秋冬低温条件的生理适应性. 张小英,卫智军,陈立波,刘磊,褚文彬. 2008

[3]紫花苜蓿秋眠性对低温驯化过程与越冬耐寒适应的作用机理. 刘志英,李西良,李峰,王宗礼,孙启忠. 2015

[4]冷诱导转录因子AtCBF1转化紫花苜蓿的研究. 徐春波,王勇,赵海霞,米福贵. 2012

[5]6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对低温的响应. 王晓龙,杨曌,李红,来永才,钟鹏,徐艳霞,柴华,李莎莎,吴玥. 2022

[6]壳聚糖对苜蓿抗寒性及抗寒保护物质含量的影响. 滕泽,张玉霞,陈卫东,丛百明,田永雷,张庆昕,张永亮,王东儒. 2023

[7]控水处理对紫花苜蓿抗寒性影响的代谢组学分析. 徐洪雨,李向林. 2020

[8]不同品种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申晓慧. 2017

[9]六种紫花苜蓿在高寒地区抗寒生理特性差异比较研究. 申晓慧,姜成,冯鹏,李如来,李建东,王强. 2016

[10]紫花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申晓慧. 2013

[11]转CpFATB基因苜蓿后代抗寒性分析. 冯鹏,孙力,申晓慧,李如来,郑海燕,李志民,李增杰,姜成,郭伟. 2017

[12]苜蓿抗寒突变体生理生化及性状指标分析. 李如来,冯鹏,郑海燕,牛忠林,靳晓春,吴丽丽,蒋佰福,姜雪琪. 2024

[13]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后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 申晓慧. 2016

[14]河套灌区23个紫花苜蓿品种适应性. 高润,柳茜,闫亚飞,李峰,陶雅,孙启忠,张仲鹃. 2017

[15]8个紫花苜蓿材料在呼和浩特地区的抗寒性和生产性能比较. 王运涛,孟德斌,于林清,张嘉耕,孙震. 2022

[16]越冬紫花苜蓿根系性状与秋眠性的关系及其抗寒效应. 刘志英,李西良,李峰,陶雅,刘磊,王宗礼,孙启忠. 2015

[17]3种紫花苜蓿与草地羊茅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变化及抗寒性. 申晓慧,姜成,李如来,李建东,张华,郑海燕,郭伟,孙力,冯鹏. 2016

[18]酒泉地区9个苜蓿品种适应性比较试验. 柴绍芳,王志龙,郭宪. 2020

[19]紫花苜蓿的抗寒生理适应性研究. 陶雅,玉柱,孙启忠,赵淑芬. 2009

[20]SAS软件在果树试验数据系统聚类分析中的应用. 张玉岚,曹慧敏,蒋玉洁,蔡忠民.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