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与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对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利

作者: 刘利;李秋宇;安瑶;冉亚林;李禄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早产儿;足月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对比分析

期刊名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ISSN: 0253-3626

年卷期: 2017 年 08 期

页码: 1006-10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早产与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NEC临床资料,比较患儿围产期相关信息、NEC诊断后并发症、治疗情况及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早产组94例,足月组244例,早产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足月组;早产组NEC诊断后并发败血症、呼吸衰竭高于足月组;早产组NEC诊断后多巴胺、IVIG使用率及输注红细胞高于足月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早产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Ⅲ期NEC(OR=6.725,95%CI=2.153~21.01,P=0.001)及并发败血症(OR=3.78,95%CI=1.204~11.873,P=0.023);足月组为Ⅲ期NEC(OR=7.762,95%CI=3.392~15.23,P=0.000)。结论:NEC在早产、足月儿人群发病的围产期因素、并发症、预后危险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早产儿并发症更多。Ⅲ期NEC是导致患儿预后不良的共同危险因素,并发败血症是导致早产患儿预后不良的额外危险因素。

分类号: R722.1

  • 相关文献

[1]影响足月和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熊小琴,冯伟,李小玉,邓春. 2020

[2]足月儿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刘婧,余加林. 2021

[3]早发型与晚发型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对比分析. 李秋宇,安瑶,刘利,冉亚林,李禄全. 2017

[4]新生儿脑室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研究进展. 陈锐,芦起. 2020

[5]早产与足月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对比分析. 杨映天,游挺,刘晓晨,李禄全. 2022

[6]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羊水胎粪污染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相关性. . 2019

[7]初乳口腔涂抹/滴注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meta分析. 王琪,张先红,魏璐,余静. 2019

[8]粪便自诱导分子-2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病情监测中的价值. . 2019

[9]鼠诺如病毒在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胡坤,余加林,艾青,程晨,李秋平,贺雨,肖洒,侯婷. 2018

[10]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 邓文欣,李秋月,马雪玲,何华云,陈新红,华子瑜. 2017

[11]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杜越,钟琴,冯慧,芦起. 2019

[12]细胞焦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致病作用. 胡刘宏,余加林,艾青,贺雨,肖洒,程晨,冯晋兴,王政力. 2017

[1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自发性肠穿孔临床对比分析. 王雪秋,陈师,郭露,胡晓渝,王政力,贺雨,李禄全. 2018

[14]尿液相关生物标志物预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研究进展. 胡晓渝,李禄全. 2021

[15]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 张林,芦起. 2021

[16]遗传因素参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研究进展. 郭露,李禄全. 2021

[17]小于胎龄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黄丹,蒋亚君,张忠垚,李禄全. 2022

[18]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研究现状与潜在应用思考. 李禄全,刘晓晨. 2022

[19]早产儿经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 冉丽红,包蕾. 2016

[20]早产儿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对其肠道菌群的近期影响. 朱丹萍,杜立中,余加林,艾青,肖洒,程晨,张云辉,贺雨,潘云,宋思捷.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