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素内酯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在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的表达变化及对萌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邹雪

作者: 邓孟胜;李立芹;余金龙;丁凡;黄雪丽;彭洁;帅禹;蔡诚诚;王西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萌芽;油菜素内酯;基因表达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7 年 43 卷 06 期

页码: 811-8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油菜素内酯BR在块茎萌芽中的作用,建立更有效的种薯催芽调控体系,选择了休眠期不同的3个品种,利用q RT-PCR分析与BR合成、信号转导、调控有关的9个基因在贮藏期间及抑芽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同时检测BR类似物24-表油菜素内酯(24-e BL)及其与赤霉素GA3对块茎萌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涉及BR合成的4个基因表达量均随贮藏时间延长升高,短休眠品种升高的时间点早于中、长休眠品种;信号转导及调控基因中BRI1和CYCD3的变化与合成基因相似,BSK和TCH4的表达量则在中、长休眠期品种中保持恒定。抑芽处理在贮藏前期能刺激这些基因的表达升高,但之后都迅速下降并保持低水平。转录因子BZR1在各品种中以及抑芽处理下均没有明显变化。24-e BL利于块茎解除休眠,但不促进芽的伸长生长,与GA3互配效果更佳,单株块茎增重37.92%~98.41%。结论表明,BR合成和信号转导是块茎从休眠向萌芽转变的必经生理过程,它与GA3互配用于催芽更利于种薯萌芽的整齐、健壮并促进块茎形成。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碳氮营养与激素生理特征研究. 黄素华,林席跃,雷正平,丁在松,赵明. 2021

[2]水稻羧酸酯酶OsCDAP的生物学功能初探. 李臻,潘教文,王庆国,刘炜. 2019

[3]BR相关基因在低温调控马铃薯萌芽中的响应分析. 邸雪妮,邓孟胜,邹雪,李雅楠,倪苏,王西瑶. 2018

[4]马铃薯StNAC7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巩檑,甘晓燕,张丽,陈虞超,聂峰杰. 2016

[5]马铃薯sAGP基因表达对块茎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宋波涛,谢从华,柳俊. 2005

[6]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王丽,王万兴,索海翠,胡新喜,秦玉芝,李小波,熊兴耀. 2019

[7]马铃薯GLDH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董玉梅,密其鹏,焦自高,杨元军,于贤昌. 2011

[8]马铃薯WO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在离体再生和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分析. 张玉,石磊,巩檑,聂峰杰,杨江伟,刘璇,杨文静,张国辉,颉瑞霞,张丽. 2024

[9]马铃薯资源糖苷生物碱含量评价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叶广继,郑贞贞,纳添仓,王舰. 2022

[10]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范敏,金黎平,黄三文,谢开云,刘庆昌,屈冬玉. 2008

[11]油菜素内酯处理对谷子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钟妍婷,原向阳,刘哲,徐家燕,温芳英,张美涛,黄蕾,温银元,董淑琦. 2015

[12]外源油菜素内酯对镉胁迫下菊芋幼苗光合作用及镉富集的调控效应. 高会玲,刘金隆,郑青松,洪立洲,王长海,马梅,赵世训,郑春芳. 2013

[13]油菜素内酯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玉萍,刘威生,孙绍春,张成. 2010

[14]小麦TaBES1/BZR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祖先种和六倍体小麦中的序列比较. 刘丹,梁丹,王建贺,王从磊,崔燕娇,时晓伟,冯刚,刘正理. 2019

[15]油菜素内酯信号传递在水稻中的研究进展. 沈爱华,罗红兵,邓志平,周忠静. 2014

[16]荔枝果实复合保鲜剂的筛选及其常温保鲜效果的研究. 刘佩,韩冬梅,莫蔼妍,武惠桃,罗焘,郭晓萌,吴振先. 2020

[17]贵州地方粳稻‘黎平杂边禾’矮秆小粒突变体dss1鉴定与基因定位. 曾晓芳,黄仁权,陈锡,李岩,李建容,赵德刚. 2018

[18]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对木薯苗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一萍,刘子凡,黄洁,苏明,许瑞丽. 2010

[19]红火炬郁金种球的抗寒生理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低温保护效果. 刘建新,丁华侨,徐笑寒. 2018

[20]油菜素内酯对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 王武,张献龙,刘金兰.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