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洪季最大浑浊带的大小潮变化与机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严冬

作者: 严冬;宋德海;鲍献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珠江口;最大浑浊带;大小潮变化;泥沙输运;侧向环流;机制分析

期刊名称: 热带海洋学报

ISSN: 1009-5470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20-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ROMS三维模型,模拟了珠江口洪季最大浑浊带的轴、侧向分布和大、小潮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最大浑浊带的轴向位置在22.3°—22.45°N之间,并随着潮流变化而周期性上下游迁移。控制最大浑浊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余流作用下的底层泥沙辐聚,决定最大浑浊带位置的主要因素是水平对流输沙,泥沙来源主要是上游浅滩沉积物的再悬浮。小潮期间堆积在浅滩的细颗粒沉积物在大潮期间被悬浮,搬运到下游的滞流点位置,在中滩南部和西滩外缘落淤。"潮泵"作用在大潮期间将泥沙向下游输运,在小潮期间向上游输运;垂向剪切作用则有利于悬浮泥沙的陆向输运;二者共同作用产生泥沙辐聚,形成最大浑浊带。大、小潮期间余流结构差异不大,主要由密度差和潮汐混合不对称共同导致,其中前者贡献更大。

分类号: TV148

  • 相关文献

[1]黄河钓口河口行水期泥沙输运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邢国攀,宋振杰,张勇,吴晓,毕乃双,王厚杰. 2016

[2]夏季浙江沿岸陆架区泥沙输运机制. 陈斌,高飞,刘健. 2017

[3]环境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影响及机制. 刘丽,孙炜琳,姜茜,黄圣男. 2022

[4]基于全过程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唐秀美,潘瑜春,刘玉,童秋英,邓胜华,胡月明,郑艳东,郝星耀. 2018

[5]现代农业节水管理机制应用及分析——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为例. 庞昭进. 2012

[6]珠江口和南海北部海水中的总溶解无机As. 王景,任景玲,王召伟,杨亭亭,张瑞峰,刘素美. 2018

[7]珠江口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黄洪辉,林燕棠,李纯厚,林钦,蔡文贵,高东阳,贾晓平. 2002

[8]2014年春季珠江口营养盐的环境特征. 周凤霞,陈法锦,李志阳,朱庆梅,孟亚飞,张书文. 2018

[9]基于Ecopath模型的珠江口6种增殖放流种类生态容纳量估算. 刘岩,吴忠鑫,杨长平,单斌斌,刘胜男,孙典荣. 2019

[10]春季珠江口万山群岛毗邻海域渔业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吴鹏,刘永,肖雅元,谢雨芳,唐广隆,林琳,王腾,李纯厚. 2022

[11]2006年夏季珠江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高原,赖子尼,王超,庞世勋,魏泰莉,谢文平,杨婉玲. 2008

[12]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营养生态位研究. 石娟,刘永,李纯厚,王腾,赵金发,宋晓宇,谢宏宇. 2024

[13]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数量与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 彭松耀,赖子尼,麦永湛. 2019

[14]珠江口日本鳗鲡种苗资源状况研究. 帅方敏,李智泉,刘国文,李新辉,李跃飞,杨计平,李捷. 2015

[15]珠江口水体、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中HCHs和DDTs的含量与生态风险评价. 谢文平,朱新平,陈昆慈,聂湘平,郑光明,罗建仁,潘德博,王少冰. 2009

[16]珠江口水域秋季刺网的渔获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晏磊,谭永光,杨吝,杨炳忠,张鹏,陈森,李杰. 2016

[17]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沉积物生态毒理效应指示种筛选. 彭松耀,赖子尼,麦永湛. 2020

[18]珠江口沉积环境中硫化物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甘居利,林钦,李纯厚,王增焕,杜飞雁,戴明. 2008

[19]围填海对珠江口南沙湿地资源与生物资源的影响. 于杰,陈作志,徐姗楠. 2016

[20]珠江口球形棕囊藻(Phaeocysis globosa)赤潮后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王超,李新辉,赖子尼,方珍,吴茜,胡锡永,庞世勋.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