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检测及不同毒力基因型菌株对剑尾鱼的致病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任燕

作者: 任燕;孙承文;石存斌;潘厚军;陶家发;吴淑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溶血素;胞外蛋白酶;细胞毒性肠毒素;毒力基因;剑尾鱼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5 年 42 卷 17 期

页码: 113-1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的4种主要胞外毒力因子(气溶素、溶血素、胞外蛋白酶和细胞毒性肠毒)设计合成4对引物,对2008—2009年广东、江西两省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检测,评价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毒力强弱。60株临床分离株中,具有4种毒力基因(aer+hly A+epa+act+)的菌株占58.33%(35/60),是主要毒力基因型;其他25株的毒力基因有不同数量缺失。不同基因型的代表菌株对剑尾鱼攻击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之间表现出协同作用,aer+hly A+epa+act+型的毒力最强,对剑尾鱼的致死率最高。

分类号: S943

  • 相关文献

[1]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和溶血素基因的克隆与结构预测. 刘明智,叶星,田园园,邓国成,马冬梅,白俊杰. 2010

[2]东北三省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快速检测. 李绍戊,王荻,刘红柏,尹家胜,卢彤岩. 2010

[3]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的纯化及其溶血特性分析. 龚晖,林天龙,徐长安,张晓佩,杨先乐. 2009

[4]茶多酚对嗜水气单胞菌致病力的抑制作用. 张德福,闫天慧,励建荣,杨秋红,艾晓辉,董靖. 2024

[5]Dot-ELISA法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任燕,潘子豪,陆承平,姚火春,吴淑勤. 2011

[6]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的表达纯化和活性实验. 董靖,刘永涛,胥宁,杨秋红,杨移斌,艾晓辉. 2019

[7]嗜水气单胞菌重组β-hemA-ISCOMs对鳗鲡的浸泡免疫效果. 吴宗福,龚晖,陈红燕,杨金先,刘晓东,林天龙. 2007

[8]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A表达、免疫原性及活性检测. 赵秀敏,高勤学,陈鸿军,韩先干,丁铲. 2011

[9]用溶血素从感染红细胞分离羊泰勒虫裂殖子. 李有全,罗建勋,关贵全,马米玲,高金亮,刘志杰,党志胜,刘爱红,刘军龙,任巧云,鲁炳义,白启,殷宏. 2007

[10]剑尾鱼趋化因子CCL4和CCL19基因的克隆及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其组织表达的影响. 朱成科,王建,陈灵涵,周朝伟,雷骆,邓星星,刘春,郑宗林. 2018

[11]剑尾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动态病理变化观察. 杜雄伟,于博,李叶,常藕琴,吴淑勤,石存斌. 2004

[12]美洲鲥鱼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王会林,晋怀远,高晔,夏苏东,李杰. 2024

[13]鲫源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及ERIC-PCR分子分型. 符贵红,肖丹,胡鲲,杨先乐. 2014

[14]不同碳、氮营养对球孢白僵菌HFW-05的生长及胞外蛋白酶产量的影响. 陆晴,曹伟平,董建臻,王金耀,冯书亮,王容燕,杜立新. 2008

[15]哈维氏弧菌胞外蛋白酶基因的表型克隆与序列分析. 潘晓艺,沈锦玉,曹铮,尹文林,郝贵杰,徐洋,姚嘉赟. 2010

[16]绿僵菌胞外蛋白酶Pr1C诱导飞蝗中肠免疫功能分析. 郭隆隆,李贝贝,李霜,杜桂林,农向群,涂雄兵,王广君,张泽华. 2020

[17]苏云金芽胞杆菌分泌蛋白的鉴定及分析. 陈海波,宋福平,郭淑元. 2017

[18]木霉胞外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陈蕾蕾,王未名,祝清俊,刘孝永,杜方岭. 2010

[19]球孢白僵菌胞外蛋白酶及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 王刚,董建臻,曹伟平,王金耀,王容燕,杜立新,宋健,冯书亮. 2009

[20]蟹源易损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的克隆及其PCR检测. 徐海圣,曾健,徐步进.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