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头骨形态的地理分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军虎

作者: 苏军虎;南志标;JI Weihong;王海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原鼢鼠;头骨;地理分异;判别分析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325-3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4个地区(临潭、天祝、玛曲和碌曲)8个地理群体的头骨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13个特征变量的地理分异,挖掘形态特征的主要变量,并探讨其形态变异与环境的关系。结果发现,群体间13个特征变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头骨特征变量可用3个主成分来表述,其累计贡献率达96.981%。颅全长、上齿列长及齿隙长是高原鼢鼠头骨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天祝种群与碌曲种群,及玛曲种群与临潭种群都有重叠,其中碌曲的两个种群相似性最高,玛曲种群和临潭种群与其他种群几乎无重叠,显示完全分化,聚类分析结果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头骨形态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头骨形态大小与海拔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认为地理隔离、栖息地海拔因子影响下的生态条件等是高原鼢鼠头骨分化的主要因素。

分类号: Q954.3

  • 相关文献

[1]黄缘闭壳龟头骨、椎骨及附肢骨骼系统研究. 张钰伟,戴世明,赵旺,邓正华,黄星美,温为庚,马振华. 2022

[2]乙醇浸泡保存鼠体头骨标本制作的研究. 邹波,贾梦琦,李卫伟,原方芳,王青,郝杰. 2014

[3]八种鼠类头骨自动分科识别模型研究. 花慧贞,邹波,袁雄峰,王庭林,高灵旺,韩金巧,日高伸,王登,常文英,杨新根,侯玉. 2016

[4]静态异速生长对布氏田鼠和棕色田鼠头骨识别模型的影响. 花慧贞,邹波,高灵旺,李强,王庭林,常文英,杨新根,侯玉,韩金巧. 2016

[5]高原鼢鼠洞道空间对高寒草甸植被性状的影响. 刘锦上,张卫国,江小雷,卫万荣,葛庆征. 2011

[6]高原鼢鼠土丘空间格局及主要特征研究. 何俊龄,张金沙,杨莹博,邓汉刚,魏进招,张卫国. 2006

[7]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中的作用. 周雪荣,郭正刚,郭兴华. 2010

[8]高原鼢鼠的干扰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宗文杰,江小雷,严林. 2006

[9]植被性状与高原鼢鼠栖息地适合度的关系. 张军,葛庆征,张卫国,江小雷. 2011

[10]鼢鼠鼠丘不同坡位和坡向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万秀莲,江小雷,张卫国. 2008

[11]祁连山北麓高原鼢鼠栖息地的选择要素. 田永亮,周建伟,于应文,王巧玲,沈颜泽,花立民. 2017

[12]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性状季节性差异. 王莹,魏代红,张卫国,卫万荣. 2018

[13]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性状季节性差异. 王莹,魏代红,张卫国,卫万荣. 2018

[14]川西北草原高原鼢鼠种群季节性特征与分布特点. 郭永旺,刘祖华,杨文超,张德勇,王福美,李宁,刘晓辉. 2013

[15]甘南草原高原鼢鼠年龄划分及其组成分析. 苏军虎,彭然,南志标,JIWei-Hong,蔡卓山. 2018

[16]高原鼢鼠牧食洞道干扰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碳库密度的影响. 杨欢,金玉洁,段媛媛,李捷,庞晓攀,郭正刚. 2025

[17]钝吻黄盖鲽不同群体形态学比较研究. 张岩,肖永双,高天翔,范厚丽. 2010

[18]一种基于反射光谱的烤烟鲜烟叶成熟度测定方法. 李佛琳,赵春江,王纪华,刘良云. 2008

[19]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种(施氏鲟♂×达氏鳇♀)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张颖,刘晓勇,曲秋芝,孙大江. 2012

[20]不同产地黄硬皮马勃的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研究. 吕伟奇,张霁,赵艳丽,王元忠.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