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的现实遗传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程罗根

作者: 程罗根;李凤良;韩招久;李忠英;陈之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菜蛾;杀虫双;杀螟丹;遗传力;抗性风险评估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01 年 44 卷 03 期

页码: 7-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室内选育 119代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抗性品系 ,分析了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药性的现实遗传力 ,并对遗传力和杀虫剂的杀死率对抗性发展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室内继代药剂选择 119代后 ,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的遗传力很低 (h2 =0 0 3)。因此 ,小菜蛾对这两种药剂产生更高水平抗性的潜力不大。在选择的前半段 (F30 ) ,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抗性遗传力 (分别为 0 14和 0 11)高于选择后半段 (F80 )的遗传力 (均为 0 0 5) ,选择前、后半段的选择差数没有明显差别。即使在室内选择条件下 ,假如斜率 =2 0 (δP=0 5) ,h2 =0 0 5,群体中 70 %个体致死时要获得 10倍的抗性 ,约需 34代。田间条件下 ,由于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环境变异等因素的影响 ,抗性增长 10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因此田间条件下小菜蛾在短期内不易对杀虫双和杀螟丹产生高水平抗性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药性遗传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研究. 程罗根,李凤良,韩招久,李忠英,陈之浩. 2001

[2]杀虫双和杀螟丹选育对小菜蛾抗药性的形成及其抗性机制. 陈之浩,刘传秀,李凤良,韩招久. 1993

[3]小菜蛾nAChR靶标敏感性与沙蚕毒素类药物的抗性关系. 程罗根,于光,李忠英. 2008

[4]小菜蛾对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抗性的生化遗传分析. 程罗根,陈之浩,李凤良,韩招久,李忠英. 2003

[5]沙蚕毒素系列杀虫剂对水稻三化螟药效研究. 邓平华,陈业荣. 1985

[6]三种杀虫剂对甘蔗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罗志明,黄应昆,李文凤,卢文洁,王晓燕. 2010

[7]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的室内测定. 梁延坡,吴青君,张友军,徐宝云,谢圣华,吉训聪. 2010

[8]小菜蛾对氰氟虫腙的抗药性选育及抗性风险分析. 陈洪凡,杨迎青,兰波,梁玉勇. 2018

[9]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相关序列的代表性差异分析. 程罗根,陈之浩,张晓飞,李忠英. 2003

[10]小菜蛾对杀虫双的抗性遗传研究. 李凤良,程罗根,韩招久,李忠英,陈之浩. 1998

[11]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溴氰菊酯抗性遗传的RDA分析. 李忠英,陈之浩,程罗根,李凤良,韩招久. 2002

[12]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 薄仙萍,高聪芬,李淑勇,王彦华,余论,严鑫,沈晋良,杨峻,陶岭梅,刘学. 2008

[13]杀螟丹水剂防治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 束兆林,缪康,汪智渊,吉沐祥,赵来成,张建华,费子华,戴祝富,端木和林. 2006

[14]水稻黑点米形成原因初步研究. 杨红福,束兆林,姚克兵,于居龙,吉沐祥. 2016

[15]杀螟丹对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效. 汪智渊,束兆林,吉沐祥,缪康,赵来成,费子华,张建华,陈源. 2005

[16]杀螟丹在苹果上残留动态研究. 黄永春,黄士忠. 2003

[17]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杀螟丹农药残留量. 陈红平,刘新,王川丕,汪庆华,蒋迎. 2013

[18]茶叶中杀螟丹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吴刚,虞慧芳,鲍晓霞,陈浩,叶庆富. 2006

[19]杀螟丹98% 可溶性粉剂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徐应明,李军幸,戴晓华,黄永春,孙国红. 2003

[20]杀螟丹在水稻植株及稻田土壤、水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研究. 张泽华,高松,纪明山,王秀彪,苗淑梅.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