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操作对豆类低聚糖影响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秋霜

作者: 王秋霜;应铁进;杨冬梅;赵超艺;凌彩金;傅茂润;Muhammad Muzammil jahangir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加工;豆科;低聚糖;进展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10 年 31 卷 06 期

页码: 417-4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低聚糖是豆科作物中的一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一般由3~10个单糖单位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低聚糖含量占豆科植物中总碳水化合物的5%,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促进肠内双歧杆菌增殖、降低血压血脂、抗癌和抗肿瘤、延缓衰老等作用等。然而,豆类中的低聚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往往引起肠胃胀气现象。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强调减少或除去低聚糖,学者们采用多种加工操作,如浸泡、蒸煮、高温灭菌、发酵、辐射等工艺来降低低聚糖含量。文章概述了豆制品生产过程中加工操作对低聚糖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分类号: R151

  • 相关文献

[1]宠物食品发展及其辐照加工应用进展与前景分析. 汪昌保,王志东. 2012

[2]国内外天然奶酪加工研究进展. 周雨. 2021

[3]柠檬加工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高俊燕,朱春华,李进学,杨恩聪,岳建强. 2009

[4]茶叶加工"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 江用文,袁海波,朱宏凯,滑金杰,杨艳芹,沈帅. 2021

[5]花生油加工和相关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魏振承,唐小俊,张名位,张雁,邓媛元,张瑞芬. 2011

[6]杨梅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进展. 夏其乐,程绍南. 2005

[7]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三种豆科牧草光合与蒸腾特性的研究. 池永宽,熊康宁,张锦华,王元素,张俞. 2014

[8]主要栽培牧草饲用价值的比较研究. 陈玲玲,乌艳红,乌仁图雅,娜日娜,白玉龙. 2013

[9]4种野豌豆种子萌发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李廷山,王娟,胡小文. 2013

[10]豆科种子休眠破除方法初探. 胡小文,武艳培,王彦荣,余进德,张宝林. 2009

[11]野豌豆属4种植物种子萌发的积温模型分析. 胡小文,王娟,王彦荣. 2012

[12]豆科植物种子物理性休眠解除机制的研究进展. 胡小文,武艳培,王彦荣. 2009

[13]贵阳市南明区豆科药用植物资源. 杨平飞,杨丽丽,韩雪,张金霞,孔娇,吴明开. 2021

[14]种间相互作用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余常兵,孙建好,李隆. 2009

[15]圆叶决明栽培技术及其应用价值. 胡璇,陈志坚. 2018

[16]甘南境内高速公路干扰区生态修复适宜草种的活力及其应用. 王林,苏永祥,银才让,马林,田沛. 2023

[17]豆科植物中干扰农药残留检测的化学成分. 刘宏程,黎其万,刘家富,邹艳红,梅文泉. 2008

[18]豆科与禾本科牧草间作的生长互作效应及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德,龙会英,金杰,樊博,赵秀梅,韩学琴. 2018

[19]鄂西多花木蓝的性状特征及其栽培应用技术. 吴新江,徐泓. 2005

[20]↑(16)N天然丰度法测量豆科牧草共生固氮的评估. 姚允寅,陈明,马昌Lin,王志东,侯景琴,张丽红,骆永云.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