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共轭亚油酸酯凝胶油的制备及表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小宁

作者: 胡小宁;李甜;屈阳;郭芹;李宁阳;唐晓珍;王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油;白藜芦醇;白藜芦醇共轭亚油酸酯;凝胶油;蜂蜡;表征方法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2 年 020 期

页码: 63-69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花生油为基料油,利用9c,11t-共轭亚油酸酯化改性白藜芦醇,并与蜂蜡复配制备白藜芦醇共轭亚油酸酯凝胶油,探讨蜂蜡与白藜芦醇共轭亚油酸酯添加量、蜂蜡与白藜芦醇共轭亚油酸酯质量比、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冷却温度对白藜芦醇共轭亚油酸酯凝胶油持油性的影响,并对其基本理化性能、热性能、组成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蜂蜡与白藜芦醇共轭亚油酸酯添加量12%、蜂蜡与白藜芦醇共轭亚油酸酯质量比7∶3、加热温度70℃、加热时间20 min、冷却温度4℃,白藜芦醇共轭亚油酸酯凝胶油的持油性最高可达98.6%;与蜂蜡凝胶油相比黏度降低30%、亮度降低、减少了α型晶体,并发现白藜芦醇共轭亚油酸酯凝胶油无反式脂肪酸生成。

分类号: TS221

  • 相关文献

[1]白藜芦醇对花生油热致异构反式脂肪酸的抑制作用. 李甜,郭芹,屈阳,梁蔓竹,张巧真,秦晶晶,黄雪港,张雨,王强. 2023

[2]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研究进展. 乔雨朋,邱隆伟,邵先杰,王军,宋璠,王晔磊,汤丽莉,张以根. 2017

[3]柞蚕害虫螽斯防控颗粒饵剂中的赋形剂筛选. 王立石,牛雄雷,张惠淳,杨金琛,刘洪丽,陈有嗣,季明刚,倪振田. 2014

[4]不同浓度蜂蜡涂膜剂对台湾青枣保鲜效果的影响. 赵凯,曹雪丹,朱水星. 2011

[5]不同涂膜处理对樱桃番茄保鲜效果的影响. 隋思瑶,马佳佳,陆皓茜,王毓宁. 2019

[6]日光化蜡器化蜡效果观察. 姚丹,张锦华,袁扬,赵恬,张定红,朱忠飞,王胤晨. 2021

[7]2011~2020年墨西哥蜂业生产和贸易情况. 刁青云,代平礼,周军. 2022

[8]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蜂蜡中6种杀螨剂药物残留. 陈芳,李丹,张金振,黄京平,赵静,吴黎明. 2010

[9]蜂蜡和甘油含量对大豆蛋白膜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 郭宽,张超,马越,李喜宏,赵晓燕. 2011

[10]氟胺氰菊酯在蜂产品中的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贾琪,邱静,李熠,杨曙明. 2014

[11]可食性大豆蛋白膜的研制及在切分西瓜保鲜上的应用. 郭宽,张超,马越,赵晓燕,李喜宏. 2010

[12]蜂蜡对大豆分离蛋白/羧甲基纤维素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张超,郭晓飞,李武,马越,赵晓燕. 2013

[13]2021~2023年中国蜂蜡进出口贸易情况. 杨林富,姜武韬,胡百顺,陆丝丝,邓尚靠,田亚凯,周丹银,董坤,龚雪阳. 2025

[14]花生油的抗氧化性研究. 徐鹤龙,陈俊标,方志伟,陈杰,王春玲,彭小江,谢玉钊. 2008

[15]花生油过氧化值和酸值近红外分析模型构建. 张欣,唐月异,王秀贞,吴琪,孙全喜,王志伟,刘婷,王传堂. 2018

[16]"利用花生油下脚料和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杨庆利. 2006

[17]两种冷榨花生油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于淼,周玥彤,马佳慧,石太渊,鲁明,付欣,张良晨. 2019

[18]光皮木瓜原花青素提取物对不同饱和度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吕亭亭,秦召,刘华敏,马宇翔,王守涛,郑永战,汪学德. 2021

[19]3种坚果油的挥发性成分提取及关键风味成分分析. 贾潇,周琦,杨旖旎. 2020

[20]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花生油的工艺优化. 杨庆利,朱凤,张初署,于丽娜,毕洁,禹山林.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