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蒋建军

作者: 蒋建军;吴薇;洪斌;刘明义;栾春荣;常庆涛;王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农艺性状;产量;抗逆性;沿江高沙土地区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20 年 03 期

页码: 36-38+57

摘要: [目的]为筛选适宜沿江高沙土地区种植的高产高抗玉米新品种。[方法]以焦点玉1303、浚单20、苏玉23等8份玉米品种及苏玉29(对照)为供试材料,研究其在沿江高沙土地区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结构、抗逆性等生育特性。[结果]各品种全生育期均短于对照,其中浚单20的全生育期最短,为118 d;苏玉41产量最高,为9 363.9 kg/hm~2,焦点玉1303次之,为9 308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12.22%、11.55%;春风886、苏玉20、苏玉41果穗千粒重分别为375、353、313 g,均显著高于对照,但苏玉23的千粒重最低,仅为236 g。[结论]综合各品种产量、生育期、抗逆性等品种特性,苏玉41可在沿江高沙土地区进一步种植推广。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品种引种试验. 向勤,金吉芬. 2020

[2]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新品种筛选展示试验. 贾倩,葛玉萍,王喜刚,郭成瑾. 2025

[3]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原则. 王振华,魏昕,张前进,张新,鲁晓民. 2020

[4]大化县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探. 李玲,刘永贤,韩烨君. 2010

[5]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石志斯,陈辉云,莫云锦,张宗急. 2015

[6]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杨,杨德光,钱春荣,王俊河,史晓璐,徐晓波. 2013

[7]桂中地区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杨武兴,刘永贤,秦祖臻,陈仁钦,黄家训,陆春燕. 2012

[8]广西大化县玉米间套种大豆新品种试验研究. 韦玉坚,韦春琴,韩烨君,刘永贤. 2013

[9]桂中地区十二个玉米品种与‘正大619’的对比试验. 刘永贤,韦培炎,陈仁钦,秦祖臻,罗丽玲. 2012

[10]不同水氮调控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吕凤华,张丽华,赵洪祥,蔡红梅,管俊,张淑艳,高士波,杨洪亮,邱菊. 2012

[11]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扣忠,王春云,耿安红,王伟义,崔必波. 2017

[12]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倪正斌,孙扣忠,孙红芹,万林生,孙明法. 2017

[13]不同玉米品种间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性. 宁朝辉,董喆,张丽妍,郑伟,边丽梅,郝春雷,张昊,孟繁盛. 2014

[14]长治旱区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筛选. 芦明,张文忠,王慧慧,连培红,申海斌. 2018

[15]山东省褐土土壤容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韩成卫,孔晓民,宋春林,吴秋平,曾苏明,蒋飞,孙泽强. 2017

[16]不同套种模式甘薯与糯玉米的农艺性状及产量. 张敬忠. 2018

[17]不同氮水平下夏玉米夏大豆间作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孔玮琳,薛燕慧,李进,李冬,梅沛沛,夏海勇. 2018

[18]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文忠,王慧慧,芦明,连培红,申海斌. 2018

[19]生物炭对宁夏新垦地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邱海燕,孙娇,陈刚,周凯宁,梁锦秀. 2017

[20]高寒地区不同轮作模式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汝甲荣,刘玲玲,孙继英,马子竣,王怀鹏,邱广伟.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