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密耦合对广西玉米主推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闫飞燕

作者: 钟昌松;范继征;石达金;吕巨智;程伟东;刘永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种植密度;生物缓效肥;一次性施肥;产量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2 年 43 卷 08 期

页码: 1149-115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密肥耦合对本地区主推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关系,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主推玉米品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试验,试验品种为正大619、玉美头105和玉美头168;设39000、46500、54000株/ha3个种植密度,常规分次施用复合肥、一次性施用生物缓效肥及不施肥(对照)3种施肥模式,调查测定各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正大619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产量最高,玉美头168和玉美头105种植密度为46500株/ha产量最高;千粒重、穗粗、行粒数均随种植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各品种产量及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秃尖、穗粗、行粒数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常规分次施肥为获得高产的首选方式,缓效生物肥在玉米生育后期供肥不足。一次性施肥采用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6500~54000株/ha,缓效生物肥施肥量为975kg/ha,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时应选用抗倒伏品种,并注意增施有机肥底肥,防止后期脱肥减产。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一次性机械化施肥研究(英文). 闫伟平,边少锋,谭国波,张丽华,赵洪祥,孟祥盟,孙宁. 2018

[2]氮肥运筹方式对土壤无机氮变化、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林,武文明,陈欢,陈洪俭,彭晨,王世济,曹承富. 2021

[3]陇单7号饲用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和方式初探. 李志明. 2011

[4]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杨,杨德光,钱春荣,王俊河,史晓璐,徐晓波. 2013

[5]桂中地区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杨武兴,刘永贤,秦祖臻,陈仁钦,黄家训,陆春燕. 2012

[6]玉米新品种迪卡008种植密度试验. 卢亚妮,牙祖韧,郭万生. 2009

[7]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扣忠,王春云,耿安红,王伟义,崔必波. 2017

[8]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 刘京宝,唐保军,赵霞,胡青妞,曹玉华,黄璐,夏来坤. 2010

[9]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亮,张宝石,王洪山,李钦德,付俊,杨海龙,常程,申卓. 2007

[10]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引进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的影响. 陈丽,李国章,张文博,王学铭,吴龙军. 2013

[11]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机械化栽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李波,陈喜昌,张宇,张立国,任洪雷. 2019

[12]西北旱作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何海军,王晓娟,寇思荣. 2017

[13]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邵帅,王国宏,樊勇,史磊. 2018

[14]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姜宇鹏,钱春荣,姜宇博,于洋,李梁,吕国依. 2020

[15]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龙育828产量及氮利用特性的影响.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吴建忠,李东林,杨国伟. 2019

[16]不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克玉19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杨耿斌,纪春学,刘兴焱,何长安,王辉,张恒,周恪驰,于倩倩. 2020

[17]"一穴双株"栽培方式下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仲生柱,靳存旺,田冬生,韩甫鑫,高宇. 2020

[18]不同种植密度下稀施保对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杨文飞,贾艳艳,侍瑞高,文廷刚,顾大路,杜小凤,吴传万,王伟中. 2021

[19]种植密度对不同粒型玉米品种子粒灌浆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霞,李宗新,王庆成,刘开昌. 2007

[20]‘郑单988’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张新,王振华,魏昕,张前进,鲁晓民.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