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豆科作物与燕麦间作对燕麦产量、光合特性和根际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晓敏

作者: 冯晓敏;胡跃高;张卫建;曾昭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间作;燕麦;豆科作物;土地当量比;光合特性;nifH基因;基因丰度

期刊名称:

ISSN:

年卷期: 2015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禾本科与豆科作物间作能够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维持土壤氮平衡,提高作物产量。但由于间作系统中作物株型、种植密度、土壤肥力和根系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作物之间的竞争和间作产量优势表现不同,同时不同的作物组合之间也存在差异。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于豆禾互作产量优势、地上部互作优势和病虫草害防治效果等方面工作。但从地上部与地下部同时探讨豆科禾本科间作优势,未见系统研究报道。本研究以燕麦‖大豆、燕麦‖绿豆为研究对象,将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生理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利用根系分隔和Q-PCR(实时荧光定量)等方法,研究豆禾间作系统地上部与地下部对系统生产力、光能利用效率及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理,为构建...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燕麦/大豆和燕麦/花生间作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 冯晓敏,杨永,任长忠,胡跃高,曾昭海. 2016

[2]豆科–燕麦间作对作物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冯晓敏,杨永,任长忠,胡跃高,曾昭海. 2015

[3]甘蔗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对甘蔗植株内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肖健,陈思宇,孙妍,杨尚东,谭宏伟. 2021

[4]不同类型及品种油菜与小麦间作效应研究. 文雁成,宋文光. 1993

[5]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 梁开明,章家恩,杨滔,罗明珠,傅玲. 2014

[6]不同施氮量下玉米花生间作不同玉米行对土地当量比和产量贡献的研究. 赵凤艳,张勇勇,冯晨,白伟,郑家明,蔡倩,张哲,杨宁,向午燕,孙占祥,冯良山. 2023

[7]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宋莉,韩上,席莹莹,鲁剑巍,吴礼树,曹卫东,耿明建. 2014

[8]椰子可可间作下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赵溪竹,刘立云,王华,朱自慧,赖剑雄. 2015

[9]甘薯芝麻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解备涛,张海燕,汪宝卿,段文学,张立明. 2017

[10]水分下限对西瓜/棉花间作水分生产效率及土地利用率的影响. 强小嫚,孙景生,宁慧峰. 2016

[11]棉花/芝麻间作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宫慧慧,张玉娟,赵军胜,李振怀,卢合全,徐士振,赵逢涛,孟庆华,董合忠. 2019

[12]施磷对西北沿黄灌耕灰钙土玉米/鹰嘴豆间作产量及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兰玉峰,夏海勇,刘红亮,杨思存,宋建国,李隆. 2010

[13]四种豆科作物的光合生理和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 邹长明,王允青,刘英,张晓红,唐杉. 2015

[14]4种除草剂对皮燕麦、裸燕麦不同生育时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胡战朝,赵桂琴,刘欢,刘永刚,许维诚,陈建纲. 2012

[15]外源精胺对碱胁迫下燕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白健慧,王育青. 2022

[16]玉米-大豆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研究. 王秀领,闫旭寿,徐玉鹏,刘忠宽. 2012

[17]不同行比间作向日葵与花生的光合特性和产量. 袁婷婷,杨航,于二汝,李慧琳,奉斌,向依. 2022

[18]等带宽间作模式下不同玉米花生行比对花生光合特性和系统产量的影响. 梁满,沈一,刘永惠,沈悦,张旭尧,陈志德. 2024

[19]糯高粱间作大豆不同带宽配置对糯高粱光合特性、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彭方丽,汪灿,周棱波,高杰,张国兵,赵强,陈思宇,邵明波. 2023

[20]椰子间作可可下可可光合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赵溪竹,李付鹏,秦晓威,朱自慧,赖剑雄.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