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旱作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温素英
作者: 温素英;丁海君;青格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牧草;旱作技术;草地建植;技术模式
期刊名称: 畜牧与饲料科学
ISSN: 1672-5190
年卷期: 2008 年 29 卷 01 期
页码: 11-13
摘要: 牧草旱作技术以其成本低廉、经济实用、操作性强在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笔者通过对草地建植的地段、草种选择、土壤耕作、建植技术及方式、田间管理、刈割、放牧合理利用及围栏建设、防护林营造等技术的深入研究与优化集成,提出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牧草旱作、草地建植的关键技术,为牧草旱作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及草原生态建设应用总结出一套较完善的技术模式。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旱作草地建植技术模式. 温素英,贾明,孙杰. 2012
[2]“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旱作草地建植技术模式. 温素英,贾明,孙杰. 2006
[3]河西走廊盐渍区草地建植与改良综合技术及其效果. 沈禹颖,张自和,赵银,李昀,郭正刚,侯扶江,王钦,李志龙,卫广. 2002
[4]福建山地果园种草养鹅技术. 董晓宁. 2013
[5]浅谈谷子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唐建莉,吴慧萍. 2015
[6]锡盟正镶白旗优良牧草旱作技术调研. 金海,贾明,李占斌,苏和,郭振林. 2005
[7]山丘区有机旱作黍子种植技术. 苏占明,李海,皇甫红芳. 2020
[8]国稻6号特征特性及其旱作超高产栽培技术. 董文忠,季茂荣,陶龙兴,谈惠娟. 2006
[9]撂荒地蒙古冰草旱作技术研究. 贾明,赵和平,孙杰,温素英,郭振林,苏和. 2007
[10]荒漠草原“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旱作技术研究. 贾明,赵和平,孙杰,阿拉塔,温素英. 2006
[11]荒漠草原“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旱作技术研究. 贾明,赵和平,孙杰,阿拉塔,温素英. 2012
[12]江苏省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措施与政策研究. 梁永红,管永祥,吴昊,王子臣. 2013
[13]浅析我国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几种技术模式. 郑妍妍. 2010
[14]保护性耕作在辽宁的应用与发展. 杜世刚. 2010
[15]杂花沙打旺种子生产技术模式试验. 和平,郭建平,苏吉安,建原. 2008
[16]“稻-草-鹅”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周锡跃. 2005
[17]“三北地区”低温储粮技术工艺模式的探讨. 郑刚,曹毅. 2008
[18]辽西地区玉米高产品种和技术模式筛选研究. 侯志研,王大为,郑家明,付景昌,白伟,赵奎华. 2011
[19]铁岭县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技术模式研究. 薛振亚,李晓平. 2017
[20]设施草莓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吉沐祥,姚克兵,王建华,杨勇,彭燕琼,李国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饲用大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分析和评价
作者:郭呈宇;房永雨;伊风艳;史志丹;乔慧蕾;刘芳;赵和平;朱林飞;丁海君
关键词:大麦;种质资源;籽粒;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
-
芍药种子层积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作者:穆赢通;吕丽娟;李晓杰;王俊杰;路景诗;贾俊英;青格乐;桑昊;张晓明
关键词:芍药种子;休眠;种子形态;生理生化指标
-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作者:郭呈宇;房永雨;伊风艳;李星月;史志丹;何茹雪;丁海君
关键词: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
-
顶苗新对苜蓿和水飞蓟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效应分析
作者:房永雨;姜超;张凯;李佳悦;武海明;齐桂强;丁海君;李景伟;潘文喧
关键词:种子处理剂;苜蓿;水飞蓟;发芽;幼苗生长
-
巨菌草分子研究及生态修复应用的进展
作者:史志丹;郭呈宇;房永雨;伊风艳;刘思博;皇甫海燕;孙红霞;丁海君
关键词:巨菌草;分子标记;转录组;生态修复
-
99份大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郭呈宇;伊风艳;房永雨;史志丹;刘芳;赵和平;丁海君
关键词:大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
-
不同一年生牧草在毛乌素沙地的适应性评价
作者:房永雨;伊风艳;史志丹;郭呈宇;呼木吉勒图;金山;丁海君
关键词:牧草;引种评价;农艺性状;隶属函数;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