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仪治本

作者: 仪治本;梁小红;赵威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基因定位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05 年 02 期

页码: 7-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有 7种类型,即A1 ~A6 和 9E。线粒体DNA(mtDNA)的异常重组、突变、缺失等现象被认为是CMS发生的重要原因。对CMS育性的恢复是通过细胞核基因来调节线粒体基因的表达而实现。叶绿体DNA(cpD- NA)的变异也可能与CMS存在一定的联系。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A_2型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的胞质DNA和核DNA差异. 范昌发,孙春昀,郭骁才,张福耀,牛天堂. 2001

[2]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巩养仓,邢朝柱. 2006

[3]高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赵军良,梁爱华. 2004

[4]分子生物技术在确定物种迁移后遗传变异中的应用. 沈禹颖,侯扶江. 2002

[5]苜蓿组培中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的变异. 何启谦,刘新芝. 1994

[6]一种改良的水稻细胞质基因组制备方法. 万雯婷,董扬,于洋,李丽娟,张静. 2011

[7]亚洲栽培稻的核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籼粳分化的比较研究. 孙传清,袁平荣,吉村淳,岩田伸夫,王象坤. 1998

[8]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线粒体COⅠ、COⅡ基因组织结构差异的分析. 汪训明,王韫珠,卓德艮. 1988

[9]正常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图谱分析. 叶正祥,汪训明. 1988

[10]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吴巧雯,张锐,侯思宇,郭三堆. 2008

[11]一种优化的大白菜线粒体DNA提取方法. 李振兴,张德双,司龙亭,于拴,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汪维红. 2011

[12]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DNA差异的SRAP分析. 袁稳,吴国平,王述彬,刁卫平,刘金兵,潘宝贵,戈伟. 2012

[13]水稻线粒体DNA雄性不育有关特异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许仁林,谢东师,素云,陆维忠,国伟,汪训明. 1995

[14]小麦T、K、V型胞质不育系和杂种mtDNA的RAPD分析及育性相关片段的克隆. 孙兰珍,姚方印,李传友,李利斌,刘保申,高庆荣. 2001

[15]甘蓝型油菜NCa胞质不育系的不育胞质类型鉴定. 危文亮,王汉中,刘贵华. 2005

[16]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王述彬,罗向东,戴亮芳,陈劲枫,刘金兵,潘宝贵. 2008

[17]水稻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及其F_1 杂交种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 姚方印,李广贤,刘理梅. 2001

[18]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陆地棉雄性不育系orf160的克隆及遗传转化. 李双双,刘国政,陈志文,王玉美,华金平. 2013

[19]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及其三系的线粒体DNA研究. 姚方印,李广贤,朱常香,温孚江. 2001

[20]水稻CMS-DA育性恢复基因定位及其互作分析. 谢建坤,庄杰云,樊叶杨,屠国庆,夏英武,郑康乐.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