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轮作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峥

作者: 赵峥;朱元宏;周德平;褚长彬;王庆峰;吴淑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轮作;紫云英;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养分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04 期

页码: 874-8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索不同水稻轮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与土壤养分供给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不同轮作模式下(水稻-小麦轮作、水稻-紫云英轮作、水稻-休耕)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紫云英连续翻压还田后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总氮(TN)和有效氮(AN)的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不同种植模式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真菌.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中优势菌群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等的富集有助于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生态健康.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变化如TN、AN、总钾(TK)及速效钾(AK)等可能是导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稻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对于土壤养分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真菌.综合来看,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是更加适合水稻生态可持续栽培的种植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和土壤微生态环境.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杜君,孙克刚,和爱玲,张运红,孙克振. 2015

[2]秸秆还田与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张翰林,白娜玲,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张海韵,周胜,孙会峰,吕卫光. 2021

[3]紫云英还田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影响. 万水霞,唐杉,王允青,朱宏斌,郭熙盛. 2013

[4]种植利用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张珺穜,曹卫东,徐昌旭,刘佳. 2012

[5]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万水霞,唐杉,蒋光月,李帆,郭熙盛,王允青,曹卫东. 2016

[6]除草剂对稻田土壤微生态环境及紫云英养分吸收的影响. 谢志坚,张嶔,徐昌旭,刘光荣. 2013

[7]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万水霞,朱宏斌,唐杉,郭熙盛,王允青. 2015

[8]紫云英不同翻压时间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晚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谢志坚,徐昌旭,钱国民,余瑞新,徐冬泰,苏全平. 2010

[9]连年翻压紫云英对早稻田土壤性质及酶活性动态的影响. 陈云峰,邹贤斌,罗时明,李双来,胡诚,乔艳,刘东海. 2019

[10]紫云英还田与化肥减施对早稻影响的综合评价. 唐先干,徐昌旭,谢金水,袁福生,刘佳,刘光荣,李祖章. 2021

[11]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聂良鹏,郭利伟,郑春风,吕玉虎,张梦,李本银,潘兹亮,李杰. 2021

[12]红壤性稻田紫云英与化肥减施对早稻品质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唐先干,谢金水,徐昌旭,刘佳,袁福生,刘光荣,李祖章. 2021

[13]紫云英翻压对葡萄产量品质与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何春梅,钟少杰,严建辉,王飞,李昱,张辉,黄毅斌. 2018

[14]添加紫云英对稻田土壤颗粒吸附磷酸盐的影响. 章文,王慧,李敏,程文龙,卜容燕,唐杉,韩上,武际,朱林,余庆柱. 2022

[15]紫云英不同翻压时期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吕玉虎,刘春增,潘兹亮,李本银,曹卫东. 2013

[16]有机物料长期施用对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黄郑宸,俞巧钢,叶静,胡妙丹,黄伟忠,孙万春,马军伟. 2023

[17]添加紫云英和水稻秸秆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铜形态的影响. 王慧,程文龙,卜容燕,韩上,李敏,唐杉,赵婧,武际. 2022

[18]氮磷钾肥对紫云英产量、养分累积及种植后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昱,何春梅,杨仁仙,张辉,李清华. 2010

[19]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减施化肥对江西早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赟,徐昌旭,周国朋,常单娜,高嵩涓,曹卫东. 2021

[20]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允青,张祥明,刘英,朱国平,许厥明.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