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氮量有机替代对油菜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冠楠

作者: 于冠楠;胡万里;赵峥;付斌;陈兴位;陈安强;闫辉;赵新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洱海流域;等氮量;有机替代;根系形态;油菜;产量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4 年 52 卷 023 期

页码: 72-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减少高原湖泊流域农田化肥施用量并为化肥减施和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洱海流域油菜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K)、有机替代25%(T1)、有机替代50%(T2)、有机替代75%(T3)、有机替代100%(T4) 5个等氮量有机替代处理;待油菜成熟后进行采样,测定油菜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油菜的根系总长度、根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根分化程度总体随着有机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会抑制油菜根系面积的扩增。与CK相比,T1(197.40 cm)、T2(269.04 cm)、T3(366.99 cm)、T4(386.46 cm)处理的油菜根系总长度均大于CK处理(189.98 cm);油菜根尖数量和根系交叉数从高到低分别依次为T4(11 315个)、T2(9 719个)、T3(9 229个)、T1(6 567个)和T4(2 301.88个)、T2(2 190.40个)、T3(2 126.50个)、T1(1 526.88个);CK处理下的油菜根系总表面积(100.61 cm2)和总投影面积(32.02 cm2)均大于其他处理。有机替代量的增加还有利于促进油菜秸秆及籽粒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增加,T4处理油菜平均株高(143.9 cm)显著性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T1、T2、T3处理的1.55倍、1.85倍、1.42倍、1.32倍;T4处理的平均角果长度(6.1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T1、T2、T3处理的1.05倍、1.17倍、1.15倍、1.10倍;T3处理油菜产量最高(2 068.73 kg/hm2),比纯施化肥处理(CK)产量提高29.23%,比纯施有机肥处理提高14.19%;T2处理油菜产量为2 051.79 kg/hm2,比纯施化肥处理(CK)提高28.17%,比纯施有机肥(T4)提高13.25%。综合考虑下有机替代量为50%时综合效益最高,是洱海流域最适宜的有机替代量。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等氮量有机替代对水稻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付斌,胡万里,倪明,李枝武,王炽,陈安强,闫辉,赵新梅,陈兴位,杨树明. 2024

[2]不同氮效率油菜苗期根系形态及养分累积差异研究. 王建强,韩配配,李银水,廖星,秦璐. 2019

[3]渍水胁迫对油菜根系形态与生理活性的影响. 王琼,张春雷,李光明,李玲. 2012

[4]不同锰处理对镉胁迫下2种油菜重金属累积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李然,徐应明,王林,谷朋磊,孙约兵,梁学峰. 2018

[5]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韩配配,秦璐,李银水,廖祥生,徐子先,余常兵,胡小加,谢立华,廖红. 2016

[6]氮素形态对冬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树杰,张春雷,李玲,余利平. 2011

[7]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大蒜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明文,张洋,胥婷婷,许显虹,张荣. 2021

[8]有机肥替代部分氮化肥对鲜食玉米产量、干物质和氮吸收的影响. 李明悦,金修宽,高伟,衣文平,高贤彪. 2020

[9]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黄伟,王西和,贾宏涛,杨金钰,屈小慧,刘盈锐,刘晓菊. 2024

[10]有机替代配方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吴腾飞,邓婷,李泽钰,曾招兵,张木,李海锋. 2024

[11]有机氮不同替代量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矿质态氮的影响. 江波,薛贞明,王静,徐济春,陈梦玲,武际. 2021

[12]陇东旱塬覆膜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对秸秆还田与减氮的响应. 党翼,张建军,赵刚,王磊,周刚,樊廷录,李尚中. 2023

[13]有机氮不同替代量对西兰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波,薛贞明,王静,徐济春,陈梦玲,武际. 2021

[14]化肥减量有机替代对新疆滴灌棉花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朱倩倩,武雪萍,张淑香,许咏梅,吉丽丽,赵来明,李小伟,马文新. 2020

[15]麦玉轮作体系下秸秆还田和有机替代对作物产量及农田氮损失的影响. 李文瑄,戴孚岳,王洪媛,李俊改,王震,翟丽梅,樊秉乾,刘宏斌. 2025

[16]耕层土壤虚实结构优化春玉米根系形态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白伟,孙占祥,张立祯,郑家明,冯良山,蔡倩,向午燕,冯晨,张哲. 2019

[17]耕地方式与有机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匡恩俊,李梓瑄,迟凤琴,张久明,宿庆瑞,朱宝国. 2020

[18]不同磷效率小麦根系形态、磷素转运及产量的差异分析. 黄晨晨,宋晓,黄绍敏,张珂珂,岳克. 2021

[19]不同追氮模式对河南沿黄稻区粳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付景,尹海庆,王亚,杨文博,张珍,白涛,王越涛,王付华,王生轩. 2021

[20]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根系、分蘖和产量的影响. 王红妮,王学春,赵长坤,李军,秦俭,龙祖利.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