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矮秆早熟高粱恢复系吉R109的选育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微

作者: 杨微;梁军;高悦;侯佳明;赵德;李捷;栾天浩;李继洪;高士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矮秆基因;恢复系;吉R109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20 年 017 期

页码: 19-20

摘要: 利用带有矮秆基因的保持系与恢复系杂交选育出特矮秆恢复系吉R109.该恢复系株高90cm,生育期108d,株型好,叶窄且上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2015 10725052.X).利用吉R109组配出矮秆早熟高粱杂交种吉杂141,耐密植,种植密度突破30万株/hm2,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我国植物突变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何策熙,计林贞,赵世荣. 1991

[2]高粱恢复系黑恢1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柳青山,李团银,侯爱斌,纽晓笑,黄毓红. 2002

[3]利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选育高粱恢复系“011”的研究. 林凤,王学英,石太渊,周邵东. 2006

[4]高粱恢复系晋粱5号的选育及其系谱分析. 牛天堂,侯荷亭. 1990

[5]高粱的杂种优势与同工酶. 张维强,张纯慎,唐秀芝,李兴桥,苏益民. 1981

[6]43份高粱恢复系农艺性状鉴定及评价. 赵文博,柳青山,张一中,范昕琦,周福平,张晓娟,杨慧勇,梁笃,郭琦. 2017

[7]我国高粱两大主干恢复系晋粱5号和晋辐1号的选育及利用. 侯荷亭,侯旭东,何策熙,牛天堂. 2000

[8]高粱骨干恢复系体细胞变异系的筛选与应用. 王良群,王呈祥,白志良,郑丽萍,赵威军. 2004

[9]高粱主干恢复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 吕鑫,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李慧明. 2010

[10]高粱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 程庆军,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王立新. 2001

[11]高粱优良恢复系吉R105的选育与利用. 高士杰,李继洪,李伟. 2009

[12]强势高粱恢复系南133的创制与应用. 阎鸿雁,周紫阳,胡国宏,李光华,王江洪,马英惠. 2007

[13]高粱长穗型恢复系吉R107的选育与应用. 陈冰嬬,李继洪,高士杰,王阳,马英慧. 2011

[14]新选高梁亲本系的配合力分析. 闫凤霞,梁笃,段冰,郭琦,张晓英,李团银. 2011

[15]高粱恢复系遗传改良策略和进展. 卢庆善,邹剑秋,朱凯,张志鹏,柯福来. 2011

[16]高粱恢复系吉R5062的选育与应用. 高明超,陈冰嬬,李继洪,高士杰. 2015

[17]群体改良法新育成高粱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王艳秋,卢峰,邹剑秋,段有厚. 2009

[18]黑龙江省高粱三系材料对丝黑穗病抗性的研究. 王黎明,阴秀卿,孙振东. 1996

[19]群体改良法新育成高梁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王艳秋,卢峰,邹剑秋,段有厚. 2009

[20]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分析. 闫凤霞,梁笃,段冰,郭琦,张晓英,李团银.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