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收期鲜食玉米氨基酸变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牛丽影

作者: 牛丽影;刘春菊;李大婧;宋江峰;刘春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鲜食玉米;采收期;氨基酸;相关性分析;化学评分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209-2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在乳熟期至蜡熟期3次采收的甜玉米(S1-3)、糯玉米(W1-3)和常规玉米(C1-3)氨基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并采用化学评分值对营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玉米在各采收期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其次为丙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9个样品17种氨基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半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之间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量的83. 2%与13. 2%。在主成分得分二维图上,糯玉米在主成分1方向介于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之间,在主成分2方向则按采收期顺序排列S3> S2> S1,W3> W2> W1,C3> C2> C1。结合各氨基酸在2个主成分上的载荷分析,主成分1提取的信息主要反映品种间氨基酸含量S> W> C的差别;主成分2则显示了3种玉米随采收期延迟氨基酸变化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半胱氨酸含量的上升与丙氨酸含量的下降。另外,样品间化学评分差值最大的为含硫氨基酸,C3为最高值,S1为最低值。分析结果为鲜食玉米风味和营养评价及利用提供借鉴。

分类号: TS210.1

  • 相关文献

[1]鲜食玉米中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刘春菊,陈艳萍,袁建华. 2020

[2]采收期对鲜食玉米沪紫黑糯1号性状指标的影响. 沈雪芳,王义发,归连发,张建明,楼坚锋,刘康,陆永明,侯根宝,孙大鹏. 2011

[3]采收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孙大鹏,王慧,于典司,林金元,任清盛,周强,李炯,张红伟,施标,郑洪建. 2015

[4]糯玉米产量与品质对密度与采收期的响应研究. 张书萍,吴玉群,常程,刘晶,于惠琳,尤丹,胡宝忱,肖万欣. 2022

[5]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适采期氨基酸含量分析. 卢柏山,董会,赵久然,徐丽,樊艳丽,史亚兴,王荣焕. 2023

[6]ANXA2基因表达量与猪肌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关联分析. 张琪,于永生,张树敏,刘庆雨,张庆,李娜. 2024

[7]31份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的蛋白质营养评价. 章希娟,陈秀萍,许玲,蒋际谋,郑少泉. 2016

[8]不同品种马铃薯全粉蛋白质营养品质评价. 侯飞娜,木泰华,孙红男,刘兴丽,张苗. 2015

[9]早熟梨新品种-早金酥. 李俊才,刘成,王家珍. 2011

[10]采收期的板栗种子脱水敏感性与衰老的关系(简报). 叶茂宗,雷海清,黄品湖,郭秀珠,陶月良,贾守菊,徐加哉. 2001

[11]早熟梨新品种"早金酥". 李俊才. 2010

[12]火龙果贮藏研究进展. 高安辉,张兴无,陈守一,李向林. 2015

[13]不同采收期红油香椿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王赵改,陈丽娟,张乐,杨慧,梁万平. 2015

[14]短截花枝对桂热芒82号采收期和产量以及果实质量的影响. 韦爱琳,黄福泽,黄秋要. 2016

[15]甘草根及根状茎中甘草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研究. 姜晓莉,王保民,李刚,杨粉团,陈喜凤. 2011

[16]种球采收期和预处理对朱顶红促成栽培的影响. 曹荣祥,张宁宁,王勇,华宁,毛秋生. 2012

[17]苦瓜营养成分分析及采收期对苦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杜小凤,吴传万,王连臻,胡杨红,赵建锋,文廷刚,王伟中. 2014

[18]不同品系条斑紫菜采收期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特征. 胡传明,陆勤勤,张美如,朱建一,马飞,周伟,沈辉. 2015

[19]采收期对南果梨完熟果实香气组成的影响. 秦改花,黄文江,张虎平,陶书田,李俊才. 2012

[20]九月果园农事. 李岩,张承安. 199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