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饵剂的研制及其诱杀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厚军

作者: 田厚军;赵建伟;陈勇;陈艺欣;林硕;魏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饵剂;诱杀效果

期刊名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ISSN: 1005-0507

年卷期: 2019 年 003 期

页码: 182-187

摘要: 通过研制环保、低毒、高效的蟑螂诱杀产品,加速蟑螂诱饵产品的应用和推广,为寻找依靠化学药剂为主防治蟑螂的替代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植物源物质、聚集信息素结合食饵对蟑螂开展了诱杀试验,通过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对3种不同配方的饵剂:配方1(PPF-A)、配方2(PPF-B)、配方3(PPF-C)的行为反应和死亡率来综合评价饵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对饵剂PPF-A、PPF-B、PPF-C的趋向反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美洲大蠊对3种配方饵剂(PPF-A、PPF-B、PPF-C)的趋向反应率均低于德国小蠊.在选择取食3种饵剂(PPF-A、PPF-B、PPF-C)的情况下,德国小蠊在7 d内全部死亡;其中取食饵剂PPF-C的德国小蠊在第6 d就全部死亡,而对照组均无虫死亡.仅取食饵剂PPF-C的美洲大蠊在7 d内全部死亡.三种配方饵剂对德国小蠊的诱杀效果要高于美洲大蠊,饵剂PPF-C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的防治效果最好.

分类号: R184.3

  • 相关文献

[1]6种灭蟑饵剂对蟑螂的药效测定试验. 陈焕瑜,周小毛,刘杰,冯夏,吕利华. 2008

[2]海葵毒素Av3对德国小蠊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朱庆,高蓉. 2021

[3]绿僵菌现场防治德国小蠊效果的实验研究. 张刚应,杨怀文,江雪峰. 1998

[4]德国小蠊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农向群,张泽华,李照会. 2009

[5]辛伐他汀抑制德国小蠊实验室种群发展的实验研究. 冷培恩,刘洪霞,王士珍,徐仁权,何国声,何璧梅. 2008

[6]辛伐他汀抑制德国小蠊实验室种群发展的实验研究. 冷培恩,刘洪霞,王士珍,徐仁权,何国声,何璧梅. 2009

[7]毒死蜱·氟虫腈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其对德国小蠊的防治效果. 陈列忠,李艳丽. 2013

[8]德国小蠊聚集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农向群,张泽华. 2009

[9]防治蚕场害虫螽斯饵剂的防腐试验. 黄均伟,李世龙,陈有嗣,刘洪丽,牛雄雷. 2013

[10]柞蚕场螽斯防治饵剂的生态风险评估试验. 倪振田,牛雄雷,杨金琛,黄均伟,王立石. 2015

[11]我国红火蚁防治药剂应用现状、防效评价及防控对策. 陈婷,胡德亮,石庆型,陈洁,关子盈,陆嘉进,齐国君. 2024

[12]饵剂投放站对田间红火蚁的饵剂搬运量及防控效果研究. 陈婷,石庆型,陆嘉进,陈洁,关子盈,齐国君. 2024

[13]聪绿果实蝇饵剂防治新会柑桔小实蝇的效果评价. 陆英发,孙海滨,李鹏燕,王思威,陈玉托. 2016

[14]点喷饵剂对芒果橘小实蝇的防治效果. 黎代梅,尹可锁,李迅东,冯臣成,夏体渊,刘立娜,毛佳. 2023

[15]美国红火蚁防治饵剂的研制应用与启示. 刘杰,吕利华,冯夏,陈焕瑜,周小毛,张德雍,黄华,何余容. 2006

[16]不同浓度茚虫威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 谭德龙,曾玲,许益镌. 2016

[17]不同饵剂对海南文昌红火蚁的田间防效评价. 韩冬银,杨书美,吴春慧,王春燕,胡睿,张方平,李磊,符悦冠,朱俊洪. 2024

[18]利来多防治蝇与蟑螂的实验室与现场效果评价. 李德臣,刘祖春,王学军,陈世夫,武秀兰,黄中利. 1994

[19]美洲大蠊血淋巴抗菌活性诱导差异比较. 蓝江林,吴珍泉,周先治,林营志. 2008

[20]美洲大蠊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活性、抑菌作用测定. 阮传清,刘波,吴珍泉,苏明星,蔡怀锦,李涛.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