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麦草和簇毛麦DNA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承彦

作者: 黄承彦;杨平平;殷毓芬;颜廷进;单承荣;吴祥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外源DNA导入;变异;同工酶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1001-4942

年卷期: 1993 年 05 期

页码: 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试验以高麦草(Agropyrons elongatum)和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为 DNA 供体,普通小麦品种(系)为 DNA 受体。在自花授粉后采用注射法和液滴法进行 DNA 导入。研究了不同导入方法,不同受体品种结实率,导入后代的变异率和变异范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多个具有白粉病免疫、落黄、早熟等优良特性的小麦株系。同工酶分析表明,变异株系中分别具有 DNA 供体和受体的特异酶带,同时产生了新酶带。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外源DNA导入小麦变异后代的抗旱耐盐性初步鉴定及RAPD验证. 刘青,孙兰珍,宋伟,隋新霞. 2004

[2]大麦DNA导入小麦诱导抗白粉病变异的研究. 阎新甫,刘文轩,王胜军,胡学义,王西成. 1992

[3]γ射线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变效应的研究. 何世贤,姚文国,时香玉,刘金元,孙桂芝. 1993

[4]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同工酶分析. 周楠,陆维忠,葛美蓉. 1991

[5]玉米DNA导入水稻变异后代的研究. 王永斌,赵远玲,闫丽娟,孟庆勇,王广金. 2011

[6]应用浸种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遗传性状变异的初步研究. 朱生伟,张寒霜,徐仲,史芝文. 1999

[7]应用浸种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遗传性状变异初探(Ⅱ). 朱生伟,徐仲,张寒霜,史芝文. 2001

[8]水稻外源DNA导入系的创建及主要性状分析. 王丰,柳武革,李金华,刘振荣,李曙光,廖亦龙,彭惠普,毛兴学. 2004

[9]外源野生大豆DNA导入栽培大豆引起的变异. 雷勃钧,尹光初,王树林,卢翠华,钱华,周思君,张开旺,隋德志,林忠平. 1989

[10]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1]小麦抗锈变异体的RAPD分子验证. 秦琳,李杉,崔凯荣,王亚馥,倪建福,周文麟. 1997

[12]低渗—离心法直接导入外源基因研究. 宋艳,张志勇,宣朴,丁卫红,岳春芳. 1993

[13]大麦DNA导入小麦产生抗白粉病变异的遗传研究. 阎新甫,刘文轩,王胜军,王西成,王锡锋. 1994

[14]外源DNA导入小麦后雄性不育变异的初步研究. 杨景成,于元杰,齐延芳. 2004

[15]超低能离子束处理小麦种子生物学效应的初步分析. 林锡刚,汪仕元,王成俊,瞿世洪. 2002

[16]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春性 F_1 杂种的优势表现及与叶绿素含量和同工酶谱的关系. 魏亦勤,张改生,李树华,李国庆,刘旺清,李红霞,张双喜,龚月娟,裘敏,王平. 2001

[17]小麦、偃麦草和小偃麦同工酶及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刘润堂. 1992

[18]微波预处理对小麦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郝曜山,杨利艳. 2012

[19]小麦叶片衰老期间内肽酶同工酶的变化. 芮琪,张鹏,董汉松,徐朗莱. 2010

[20]辐射选育小麦易位系的研究. 孙光祖,陈义纯,张月学,尚志敏,王广金,阎文义,唐凤兰.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