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对川西平原西河氮素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万柯均

作者: 邓欧平;邓良基;吴铭;寇长江;张宇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西河;氮;土地利用类型;缓冲区;影响

期刊名称: 中国环境科学

ISSN: 1000-6923

年卷期: 2018 年 12 期

页码: 4669-467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 CSSCI

摘要: 以四川盆地西部典型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区,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持续监测河流氮素(NH_4~+-N、NO_3~--N、TN)和pH,结合遥感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关性分析等技术,探讨了监测断面周边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氮素及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氮素浓度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冬季最高(2.063mg/L)、春秋次之(1.536mg/L;1.432mg/L)、夏季最低(1.085mg/L),同时月均NO_3~--N浓度(0.891mg/L)显著高于NH_4~+-N(0.425mg/L)(P<0.01),且NO_3~--N受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显著影响.随着缓冲区半径的增加,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与NO_3~--N和TN浓度相关性逐渐降低,且在250m缓冲区内,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与NO_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与所有氮组分的相关性均增大,且在750m缓冲区内,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与NO_3~--N和T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可能是河流NO_3~--N的"源".

分类号: X52

  • 相关文献

[1]辽河保护区不同缓冲区尺度土地利用与水质的响应关系. 王昭擎,王育鹏,徐笠,冯娜娜,吴亚梅,邢钰,宫志锋. 2023

[2]施氮对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李梅,李建辉,苍真名,王秋菊,焦峰. 2015

[3]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响应研究. 乔悦,国巧真,吴欢欢,臧金龙,彭程. 2020

[4]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郭振华,黄体伦. 2020

[5]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水稻飞防中的农药飘移和施药人员暴露. 徐少卿,宋坚利,王士林,贾晓铭,徐林,刘亚佳. 2020

[6]基于GIS的马铃薯甲虫扩散与河流关系研究——以新疆沙湾县为例. 张智,郭文超,张云慧,孙京瑞,程登发,刘怀. 2011

[7]农业景观保护与农业高效生产. 赵旭珍,巩玉华. 2012

[8]农垦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制. 杨晓蓉. 1999

[9]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变化规律的研究. 王炳棋,刘焕德. 2009

[10]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作物铅的积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师荣光,刘凤枝,郑向群,蔡彦明. 2010

[1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降雨径流重金属Cd的生态风险分析. 师荣光,郑向群,孙玉芳,张宏斌,赵欣,李晓华. 2013

[1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作物镉含量积累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师荣光,赵玉杰,彭胜巍,张铁亮,刘凤枝,周启星. 2008

[13]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马婧怡,贾宁凤,程曼. 2018

[14]河南省中北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及其价值. 滕永忠,白保勋,陈东海,徐婷婷,宋长新,王卫华. 2019

[1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优先流对磷素垂直迁移及淋失风险的影响. 刘蕾,王鹤雄,张国印,郜静,李玭. 2021

[16]淮北平原四种土地利用类型非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 高东,鲁绍伟,饶良懿,李佳,张滕,靳阿亮. 2011

[17]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贮水量变化分析. 董立国,李生宝,蒋齐,张源润,蔡进军,王月玲,季波,潘占兵,许浩,马璠. 2011

[18]溪洛渡库区典型坡面水土流失试验研究. 葛永刚,崔鹏,赵燮京. 2009

[19]近30年中国主要农田土壤pH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韩天富,柳开楼,黄晶,马常宝,郑磊,王慧颖,曲潇林,任意,于子坤,张会民. 2020

[20]干热河谷土壤酶活性和车轴草生长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李欢,魏雅丽,闫帮国,孙毅,和润莲,李义林,方海东.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