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稻区16个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利用率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卜东升

作者: 卜东升;刘冬碧;肖依波;代勋;毛波;高红兵;王玲;吴茂前;张继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肥;产量;氮肥利用率;水稻;品种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182-11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对氮肥响应的差异,可以为实施差异化施肥提供依据。以江汉平原稻区16个主推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水稻品种对氮肥响应的差异。与不施氮肥(PK)相比,施氮处理(NPK)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16个水稻品种增产量为882~3861 kg hm-2,增产率为9.7%~64.8%;氮肥贡献率8.92%~39.1%,农学效率4.5~19.8 kg kg-1,偏生产力35.3~56.6 kg kg-1,吸收利用率23.2%~59.9%,生理利用率11.8~52.3 kg kg-1;16个水稻品种可大致分为3种类型,其中黄华占、荃优822、荃优丝苗和徽两优898等4个品种为氮肥高效敏感型,主要表现为氮肥贡献率、农学效率和吸收利用率较高;深两优3206、深两优828和泰优梦稻(两优S6)等3个品种为氮肥低效迟钝型,表现为氮肥贡献率、农学效率、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较低;其他9个品种为中间型,对氮肥的响应介于高效敏感型和低效迟钝型之间。实际生产中,高效敏感型品种可维持本研究氮肥用量,通过优化氮肥运筹方式,进一步发挥氮肥的增产作用;低效迟钝型品种需适当降低氮肥用量,以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减轻过量施氮的负面影响;中间型品种的产量潜力较高,建议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确定最佳氮肥用量,以同时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的高效利用。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氮肥与移栽密度互作对低产田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陈海飞,冯洋,蔡红梅,徐芳森,周卫,刘芳,庞再明,李登荣. 2014

[2]氮肥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周江明,赵琳,董越勇,徐进,边武英,毛杨仓,章秀福. 2010

[3]氮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袁嫚嫚,叶舒娅,刘枫,李敏,吴学忠. 2011

[4]氮肥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及其对水稻主要害虫种群的诱导. 吕仲贤,俞晓平,Kong Luen HEONG,胡萃. 2006

[5]氮肥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陶娟花,温苗,石其伟,张惠泽,金亮,马进川. 2024

[6]密度、氮肥互作对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3

[7]氮肥用量对设施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海峰,张春梅,刘志刚,郭红梅,努尔孜叶古丽·马合木提,胡西单·买买提. 2019

[8]黄腐酸与氮肥配施对滴灌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芦大伟,李青军,陈署晃,耿庆龙,赖宁,刘国宏. 2019

[9]氮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烟叶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翔,毛家伟,李彰,李国平,王闷灵. 2012

[10]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陈欢,曹承富. 2014

[11]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控释尿素应用效果研究. 韩宝文,贾良良,刘小玲,李春杰,邢素丽,刘孟朝. 2010

[12]有机无机氮配施对红壤旱地油菜光化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汪瑞清,吕丰娟,胡立勇,肖运萍,魏林根,林洪鑫,张志华. 2022

[13]氮肥分配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薛泽民,要娟娟,赵萍萍,王宏庭. 2012

[14]不同施氮水平对寒地粳稻群体质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马波. 2013

[15]商品有机肥和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要娟娟,薛泽民,赵萍萍,王宏庭. 2012

[16]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油菜氮肥效应研究. 武际,胡鹏,杨友斌,许征宇,张晓玲,郭熙盛,鲁剑巍. 2011

[17]氮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赵萍萍,王宏庭,郭军玲,李丽. 2010

[18]晋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肥运筹. 薛泽民,要娟娟,赵萍萍,王宏庭. 2012

[19]不同生态稻作区氮肥增产效应及其利用率. 李贵勇,张朝钟,何清兰,陈路华,夏林,夏琼梅,龙瑞平,朱海平,杨从党. 2016

[20]氮肥用量对不同冬马铃薯品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岳超,肖石江,王怀义,王颖,刘凌云,滕松,罗萍,刘曜榕,娄平,毛远春,李燕山.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