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与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雪

作者: 谢雪;鲁艳红;廖育林;聂军;张江林;孙玉桃;曹卫东;高雅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稻草还田;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水稻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3 年 018 期

页码: 3585-35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基于连续4年田间定位试验,探究紫云英与稻草翻压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产量以及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开展双季稻田间定位试验,测定早、晚稻产量及连续试验4年后的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高活性、中活性、活性及非活性有机碳含量,计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试验设6个处理:(1)冬闲+氮、磷、钾化肥(CF);(2)翻压紫云英+氮、磷、钾化肥(MV);(3)冬闲+稻草低量还田+氮、磷、钾化肥(RSl);(4)冬闲+稻草高量还田+氮、磷、钾化肥(RSh);(5)翻压紫云英+稻草低量还田+氮、磷、钾化肥(MV+RSl);(6)翻压紫云英+稻草高量还田+氮、磷、钾化肥MV+RSh)。晚稻收获后,采集0—15 cm耕层土壤,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高活性(33 mmol·L-1)、中活性(167 mmol·L-1)、活性(333 mmol·L-1)有机碳含量。【结果】等氮磷钾养分投入量下,MV+RSh处理的双季稻产量与CF、RSl处理差异显著,其他处理间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双季稻总产量RSl处理最高,为13 347 kg·hm-2,MV+RSh处理最低,为11 687 kg·hm-2。连续试验4年后,MV+RSh、RSh、MV+RSl、RSl、MV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2.0%、32.9%、29.9%、28.3%、26.3%(P<0.05);各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23.9%—56.4%,MV+RSh、RSh、MV+RSl、RSl、MV处理土壤非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7.3%、28.6%、25.8%、24.1%、23.4%(P<0.05)。相比CF处理,MV+RSh、MV+RSl、MV、RSh、RSl处理下土壤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2.3%—27.7%,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了5.6%—20.0%,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了9.9%—26.3%。翻压紫云英和稻草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F、MV、RSl、MV+RSl、RSh、MV+RSh处理使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增加了25.5%—61.7%。【结论】连续4年等氮磷钾养分投入下,翻压紫云英、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用量可以保证双季稻产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且有利于增加土壤高活性、中活性、活性及非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皆以MV+RSh处理增加最显著,与仅紫云英还田相比,仅稻草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贡献更大。综上,在南方双季稻区,在一定替代范围内,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可以减少化肥用量,保证水稻产量。

分类号: S511.42

  • 相关文献

[1]宁夏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变化特征. 季波,何建龙,吴旭东,王占军,谢应忠,蒋齐. 2021

[2]长期免耕旱作对冬小麦生长季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白重九,王健波,董雯怡,刘秀,刘恩科. 2021

[3]稻草还田配施菌剂对晚稻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涂晓嵘,程新,龙世平,崔新卫,涂国全. 2013

[4]有机替代对农田土壤肥力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张康宁,俞巧钢,叶静,马军伟,符建荣. 2019

[5]紫云英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 张济世,刘春增,郑春风,张琳,张香凝,吕玉虎,曹卫东,张玉亭. 2023

[6]多年紫云英还田对稻田杂草种子库密度及多样性的影响. 唐杉,王允青,张智,吴立蒙,黄俊,曹卫东. 2016

[7]长期紫云英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团聚体中黏粒矿物组成的影响. 谢坤,陈雨露,耿明建,聂军,鲁艳红,廖育林,黄丽. 2024

[8]化肥减量配合紫云英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陈静蕊,秦文婧,王少先,夏文建,刘光荣,曹卫东,吕伟,徐昌旭,刘佳. 2019

[9]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张济世,刘春增,吕玉虎,王守刚,曹卫东,张玉亭. 2022

[10]安徽单季稻区紫云英翻压的氮肥替代效应. 卜容燕,韩上,李敏,程文龙,胡润,郑仁兵,王慧,唐杉,高嵩涓,曹卫东,武际. 2022

[11]紫云英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唐杉,王允青,赵决建,张智,吴立蒙,曹卫东. 2015

[12]长期紫云英还田与化肥配施下水稻土团聚体中铁氧化物的演变规律. 谢坤,耿明建,聂军,鲁艳红,廖育林,黄丽. 2023

[13]紫云英还田下氮肥减施对桂南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蒙炎成,唐红琴,李忠义,蒲俊宇,钟菊新,董文斌,韦彩会,莫永诚,汤海玲,何铁光. 2022

[14]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对化肥减量配施紫云英还田的响应. 刘春增,张琳,丁丽,张香凝,郑春风,张成兰,吕玉虎,曹卫东,张济世,张玉亭. 2023

[15]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吴家梅,霍莲杰,纪雄辉,谢运河,田发祥,彭华,朱坚,官迪. 2017

[16]灌淤土农田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对施肥措施的响应. 赵营,郭鑫年,罗健航,陈晓群,马芸. 2016

[17]毛叶苕子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后茬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可心,王光美,张晓冬,张海波,石一鸣,季增诚,周志勇. 2023

[18]化肥减施对紫云英还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李增强,张贤,王建红,曹凯,徐昌旭,曹卫东. 2019

[19]无害化污泥堆肥施用量对沙质潮土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郭康莉,冀拯宇,刘晓,朱兴娟,姜慧敏,杨俊诚,李桂花,张建峰. 2018

[20]2种还田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菌剂应用效果研究. 刘海静,任萍.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