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水平对茶鲜叶中氟的调控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烨军

作者: 王烨军;廖万有;张永利;苏有健;孙力;罗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施氮水平;氟;降氟途径;茶鲜叶;采摘模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4 年 30 卷 31 期

页码: 108-11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探明茶园施肥降氟途径,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施用量下,宣城(机采茶园)、休宁(手采茶园)2地黄红壤茶园茶鲜叶中含氟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机采茶园(宣城)和手采茶园(休宁),均随施氮量增加,1芽3叶茶鲜叶中氟含量呈逐级逐年下降趋势。宣城和休宁回归方程分别为:y=2.7072x2-36.641x+305.73(R2=0.9827)和y=-0.4235x2-6.7592x+118.48(R2=0.9815);(2)1芽3叶茶鲜叶中氟含量均随采摘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增加,至8月开始下降,茶园施氮对春、夏、秋茶鲜叶都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降氟效果为:夏茶>秋茶>春茶,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27.75%、15.41%和12.37%;(3)每千克氮素施用效益结果表明,2地茶园均以N180降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每千克氮素施入量可使茶鲜叶中氟下降1.73%和0.45%。因此,茶园长期合理施用氮素,可有效降低茶鲜叶中氟含量。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游离多胺含量. 吴琴燕,陈露,张文文,马圣洲,赵飞,庄义庆. 2016

[2]叶面肥喷施对茶叶中GABA含量的影响. 吴琴燕,杨敬辉,陈宏州,陈露,庄义庆. 2013

[3]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刘腾飞,杨代凤,董明辉,范君,谢修庆. 2015

[4]茶鲜叶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 刘腾飞,董明辉,张丽,杨代凤,顾俊荣. 2016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初探. 董尚文,刘腾飞,董明辉. 2018

[6]不同固样方法对茶鲜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 项丽慧,林清霞,王丽丽,陈林,余文权. 2018

[7]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筛选. 龚志华,陈栋,朱盛尧,陈凌,陈朵,李徐,肖文军. 2013

[8]茶鲜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唐敏,翟秀明,罗红玉,侯渝嘉,张军,邬秀宏. 2017

[9]便携式茶鲜叶品质光谱检测装置研制. 王凡,赵春江,徐波,徐泽,李振海,杨海滨,段丹丹,杨贵军. 2020

[10]古茶园与台地茶园鲜叶常量成分及成茶品质比较研究. 陈继伟,梁名志,王立波,杨毅坚,罗正飞,李朝云,夏丽飞,王丽. 2011

[11]不同摊放环境下茶鲜叶失水的变化规律. 廖珺,方洪生,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孙宇龙,方雅各. 2023

[12]摊放时间对茶鲜叶香气组分影响初报. 郑鹏程,叶飞,高士伟,王雪萍,龚自明. 2011

[13]茶鲜叶水洗方法的研究. 高士伟,龚自明,郑鹏程,叶飞,王胜鹏,王雪萍,滕靖. 2013

[14]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研究. 代祥,穆兵,胡振民,胡双明,杨亦扬. 2024

[15]等直径滚筒式茶鲜叶分级机设计与试验. 胡永光,李建钢,陆海燕,肖宏儒. 2015

[16]近五年茶鲜叶杀青工艺研究进展及展望. 王胜鹏,龚自明,陈勋,刘艳丽,卢素芳. 2017

[17]小波分析的茶鲜叶全氮含量高光谱监测. 王凡,陈龙跃,段丹丹,曹琼,赵钰,蓝玩荣. 2022

[18]加工分级对机采条形绿茶品质的影响. 高士伟,叶飞,龚自明,王胜鹏,张强,郑鹏程,崔清梅,王雪萍,梁金波. 2017

[19]机采茶鲜叶分级技术初步研究. 杨娟,李中林,袁林颖,刘素强,邬秀宏,盛忠雷. 2015

[20]机采茶鲜叶筛分机分级效果初步研究. 肖星,殷丽琼,孙云南,梁名志,李召,陈洪云,刘德和.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