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对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于

作者: 刘于;王伏林;刘仁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菜;黄籽;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成分

期刊名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ISSN: 1008-9209

年卷期: 2017 年 43 卷 01 期

页码: 37-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籽粒颜色是油菜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传统观点认为黄籽油菜由于降低了纤维素含量从而提高了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但在不同的研究中,黄籽与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并不一致,这可能是环境因素对其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获得的一个单基因黄籽突变材料的基础上,从同一个单株上分离出黄籽油菜和褐籽油菜,从而最大可能地降低了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同一单株来源的黄籽和褐籽油菜含油量和水解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发现黄籽突变不影响含油量,但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电子显微观测显示黄籽种皮内层细胞壁显著变薄,推测该因素导致饼粕中纤维素含量降低从而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同时水解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苯丙氨酸在黄籽中提升幅度最大,暗示苯丙氨酸代谢与该黄籽突变基因功能有关,定量PCR结果也显示与细胞壁合成有关的β-葡聚糖水解酶基因和种皮色素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与该黄籽突变有关,与TT基因无关。推测原用于种皮色素合成的苯丙氨酸和丙氨酸黄籽突变后改用于蛋白质合成,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和细胞壁成分的降低大致相抵,因此含油量无显著变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油菜饼粕赖氨酸含量很高,黄籽油菜赖氨酸含量更高,适合作为谷物饲料的赖氨酸添加来源。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油菜收获时间与方式对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金梅,吴崇友,汤庆. 2016

[2]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朱刚,邵明波,陈雪妮,徐春. 2001

[3]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与母体植株QTL定位. 许剑锋,龙艳,吴建国,赵志刚,徐海明,温娟,孟金陵,石春海. 2014

[4]菜籽粕筛分质量探究. 何波,陈荣,陈小媚,王薇. 2002

[5]甘蓝型油菜耐湿性的遗传差异鉴定. 张学昆,陈洁,王汉中,李加纳,邹崇顺. 2007

[6]油菜油分、蛋白质和硫苷含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 梅德圣,张垚,李云昌,胡琼,李英德,徐育松. 2009

[7]中国花生种质核心收集品的建立. 姜慧芳,廖伯寿,段乃雄,任小平. 2004

[8]河南省花生地方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及育种利用策略. 黄冰艳,张新友,董文召,臧秀旺,苗利娟,刘华,高伟,韩锁义,汤丰收. 2012

[9]白芝麻籽粒油脂、蛋白质及芝麻素含量QTL定位分析. 吴坤,吴文雄,杨敏敏,刘红艳,郝国存,赵应忠. 2017

[10]大豆航天育种的初步研究. 王岚,王连铮,孙君明,赵荣娟. 2012

[11]基于近红外模型的芝麻核心种质油脂和蛋白质含量变异分析. 刘盼,张艳欣,黎冬华,王林海,高媛,周瑢,张秀荣,魏鑫. 2016

[12]甘蓝型黄籽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盐2A的选育. 单忠德,孙明法,严国红,王爱民,孙红芹. 2007

[13]黄籽油菜种皮颜色研究进展. 陈翠萍,肖麓,赵志刚,杜德志. 2015

[14]油菜籽含油量的遗传及杂种优势. 王通强. 1992

[15]油菜含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研究概况. 谭太龙,徐一兰,官春云. 2005

[16]近十三年我国冬油菜新品种单产与含油量的变化分析. 李殿荣,郑磊,李少钦. 2014

[17]油菜种子含油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综述. 刘蕊,王宁宁,王玉康,李明,曹维,王政,张洁夫,谭小力. 2019

[18]“丰硒源”有机营养肥在油菜生产上的应用. 范连益,黄晓勤,周安兴,陈卫江,刘洋. 2010

[19]近红外光谱法在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中的应用. 高建芹,张洁夫,浦惠明,戚存扣,傅寿仲. 2007

[20]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的养分吸收积累与利用效率特征. 胡文诗,李银水,赵曼利,张珊珊,顾炽明,代晶,李小勇,杨璐,秦璐,廖星.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