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秋霜

作者: 王秋霜;陈栋;卓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洱茶;安全性;进展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科学

ISSN: 0528-9017

年卷期: 2011 年 1 卷 01 期

页码: 91-92+95

摘要: 从文献结果看,国内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研究较多,样品主要包括配方普洱茶和多个年份产的普洱茶。配方普洱茶和标准普洱茶的LD50在10 g.kg-1左右,说明普洱茶提取物属无毒和无致突变作用产品。普洱茶中的铝和其他元素含量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的浓度限量。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存在曲霉、青霉、根霉、木霉、酵母、乳酸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类群。致病菌-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由此可见,普洱茶在急性毒性、重金属、致病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饮用安全性。

分类号: TS272.5

  • 相关文献

[1]普洱茶香气研究进展. 王秋霜,凌彩金,柯乐芹,黄国资,赵超艺. 2009

[2]普洱茶仓储影响因子与品质变化研究进展. 孙雪梅,邓秀娟,周红杰,刘本英. 2019

[3]乳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王建飞,郭本恒,刘志东,刘振民,刘向红,吴正钧,张薇蓉. 2012

[4]普洱茶中氨基酸和茶多酚浸出规律的研究. 段学艺. 2010

[5]贵州发展普洱茶的优劣势浅析. 曹雨. 2010

[6]普洱茶功效成分及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方祥,李斌,陈栋,陈忠正. 2008

[7]普洱茶冲泡条件与水浸出物浸出规律研究. 段学艺,王家伦,陈正武. 2010

[8]普洱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道脂肪吸收及粘膜屏障的干预研究. 朱晟易,童钰铃,赵奕,吕海鹏,林智,沈国丽,孙婷,宋震亚. 2016

[9]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不同陈化时间普洱茶香气成分. 陈梅春,刘晓港,朱育菁,潘志针,张海峰,刘波. 2016

[10]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分析判别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的研究. 林昕,黎其万,和丽忠,兰珊珊,林涛,刘宏程. 2013

[11]普洱茶滋味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杨停,施江,林智. 2016

[12]普洱茶(熟茶)中主要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许靖逸,邵宛芳,张俊,王文光,袁唯. 2010

[13]不同产地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吕海鹏,张悦,杨停,施江,林智. 2016

[14]普洱茶泡腾片制备工艺研究. 李晚谊,杨亚玲,刘洪泉,刘谋盛,张尹. 2010

[15]普洱茶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分类研究. 王丽鸳,成浩,周健,叶阳,贺巍. 2009

[16]多壁碳纳米管/N-丙基乙二胺混合吸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普洱茶中3种手性杀菌剂农药残留. 蒋明明,曾小娟,宋红坤,林涛,王继良,刘宏程. 2020

[17]普洱熟茶化学成分研究. 邹艳丽,董宝生,张伏全,何嵋,李聪,欧灵澄,何严萍. 2009

[18]普洱茶浓缩提取物对生长期大鼠营养生理功能的影响. 宋曙辉,赵霖,曾海玲,邹海明,李珍,王文琪. 2015

[19]不同年份普洱茶体外降糖降脂作用及其物质基础. 孙世利,刘雅琼,刘瑾,张灵枝,郑少烘,孙伶俐,陈文品. 2018

[20]普洱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钱坤,李青春,安同伟,田向学,杨慧杰,沈永鑫.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