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丁文成

作者: 丁文成;何萍;周卫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新型肥料;养分增效技术;产业短板;发展战略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201-2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肥料产业服务于农业生产,尿素、磷铵、氯化钾和复合肥等传统化肥产品的大量投入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可持续型转变,发展新型高效肥料产业,提升肥料产品对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协同保障作用,是现阶段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关键举措。新型肥料类型主要有缓/控释肥料、增值肥料、水溶肥料、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相比于常规施肥,施用新型肥料普遍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增产率范围为4.6%~17.5%,氮肥利用率提高16.8%~52.3%,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可降低7.2%~50.7%,N2O排放降低8.1%~40.8%,氮淋溶损失降低16.5%~43.8%,氮径流损失降低22.1%~45.4%。经过几十年的跟踪和创新,我国新型肥料形成了产业化,新型肥料总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新型肥料产业起步晚,几乎所有类型的新型肥料生产均存在原创核心技术缺乏,产品特性与农业需求匹配性不高,施肥技术和装备发展滞后,以及监管体系薄弱等问题。为推动新阶段新型肥料产业结构绿色高效转型升级,未来我国的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战略核心包括以下4个方面:1)以农业需求为导向,提升肥料产品与生产需求的匹配度;2)肥料增效技术由注重养分供给向土壤环境、作物吸收和有效供给综合调控发展,肥料增效材料向高效、环保和价廉方向发展,肥料产品向营养、土壤改良和抗逆等多功能发展;3)注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降低能耗,通过大型肥料生产设备的优化和改造,力争实现新型肥料由二次加工到一次生产的突破,实现新型肥料生产的绿色低碳转型;4)建立健全肥料生产、销售和使用全链条监管体系,保障新型肥料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分类号: F426.72

  • 相关文献

[1]新型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战略. 赵秉强,张福锁,廖宗文,许秀成,徐秋明,张夫道,姜瑞波. 2004

[2]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战略研究. 赵秉强,张福锁,廖宗文,许秀成,徐秋明,张夫道,姜瑞波. 2004

[3]生态农业建设与绿色肥源开发. 史清亮,张筱秀,杨晶秋,温月香. 2002

[4]新型肥料对贵州黄壤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赵欢,张萌,刘海,肖厚军,秦松,崔宏浩,郑常祥,祝云芳. 2017

[5]贵州黄壤区辣椒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氮素利用对新型肥料的响应. 张萌,肖厚军,赵欢,安江勇,秦松,芶久兰,胡岗. 2016

[6]包膜型缓/控释肥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黄永兰,罗奇祥,刘秀梅,侯红乾. 2008

[7]新型肥料对辣椒磷钾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张萌,肖厚军,赵欢,芶久兰,秦松,王正银,何佳芳,刘彦伶. 2017

[8]我国肥料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任军,边秀芝,郭金瑞. 2007

[9]贵州黄壤小白菜生长、品质、光合特性及氮素利用对新型肥料的响应. 赵欢,张萌,秦松,安江勇,王正银,肖厚军. 2016

[10]关注新型缓控肥料发展我市现代农业. 常雪艳,贺长征,孙玉河. 2005

[11]新型肥料对小白菜养分积累特征及黄壤酶活性的影响. 张萌,赵欢,肖厚军,王正银,芶久兰,秦松. 2018

[12]不同类型肥料对甘薯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马洪波,孙若晨,吴建燕,李传哲,许仙菊,张永春. 2017

[13]花生化肥减施途径与潜力. 王春晓,王世福,鹿泽启,姜蔚,臧宏伟,张伟,姚杰,兰丰,柳璇,刘传德,郑亚萍. 2019

[14]几种新型肥料对‘麻步文旦’光合特性及果实产量的影响. 宋洋,刘冬峰,郭秀珠,林绍生,李发勇,吴韶辉. 2019

[15]广东茶区茶园施肥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嘉裕,唐颢,黎健龙,周波,陈义勇. 2019

[16]几种新型肥料对水稻增产增效的试验研究. 韩哲,陈宝成,曹兵,齐建俊,陈剑秋. 2020

[17]宁夏绿色高效施肥技术与肥料产品研究进展与展望. 赵营,张学军. 2019

[18]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高文慧,叶菁,刘朋虎,王义祥,翁伯琦. 2019

[19]新阶段植物营养学的研究重点. 周卫,艾超,易可可. 2024

[20]新型肥料在稻-油轮作制中的施用效果. 熊又升,熊汉锋,谢媛园,樊红霞,徐小羽,刘喻,周剑雄,刘威,王时秋.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