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粘虫板对玉米田间双斑萤叶甲诱杀效果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连霞

作者: 王连霞;赵秀梅;郑旭;刘洋;袁明;于运凯;韩业辉;赵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色粘虫板;双斑萤叶甲;发生规律;天敌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42-46

摘要: 为有效防治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并监测其发生规律,本试验根据双斑萤叶甲具有趋光驱色的特性,在玉米田设置不同高度悬挂黄色粘虫板(简称黄板)处理,试验设计距地面1.0m和高于玉米穗位两种悬挂高度,行内、行间均每隔5m放置一块黄板,每处理重复3次,7-9月每隔7d调查黄板上双斑萤叶甲的诱杀情况以及对天敌的黏着情况。结果表明:使用黄板能准确预测双斑萤叶甲发生规律,整个试验时期悬挂高于穗位的黄板处理诱集双斑萤叶甲平均679头·625m-2,诱杀数量高峰为2 528头·625m-2,距地面1.0m放置黄板处理平均诱集双斑萤叶甲295头·625m-2,诱杀数量高峰为985头·625m-2,悬挂穗位以上的黄板处理对双斑萤叶甲诱集总数量是距地面1.0m放置黄板处理的2.1倍。黄板对天敌中瓢虫的诱杀效果明显,整个试验期平均诱杀瓢虫139头·625 m-2,食蚜蝇5.5头·625 m-2,草蛉15.5头·625 m-2,盲蝽9.7头·625 m-2,蜘蛛5.5头·625m-2,因此使用黄板时应该注意对天敌昆虫的影响,避免造成田间害虫群落环境改变。

分类号: S435.132

  • 相关文献

[1]用黄色粘虫板监测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和蚜虫种群动态与诱杀效果研究. 王连霞,王克勤,赵秀梅,郑旭,袁明,于运凯. 2021

[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和瓢虫发生动态. 赵秀梅,王立达,郑旭,李青超,王连霞,兰英,刘悦,刘洋,刘颖,王振营. 2024

[3]佳木斯地区大豆蚜及其天敌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 杨晓贺. 2014

[4]绥化地区大豆田蚜虫及其天敌发生规律的研究. 李鹤鹏. 2012

[5]宁夏苜蓿害虫天敌种类及其田间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张蓉,马建华,杨芳,常兆斌,李云,王秉锋,杨涛. 2003

[6]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大豆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齐玉鑫,时新瑞,王爱武,梁嘉陵. 2009

[7]三江平原地区大豆蚜虫及其天敌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 杨晓贺,张瑜,丁俊杰,顾鑫,申宏波,孙瑀琪. 2011

[8]南疆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和空间分布. 王海诺,杨龙,张建民,陆宴辉. 2024

[9]黄色粘虫板对温室黄瓜烟粉虱成虫的诱集作用和控制效果. 卢伟,文吉辉. 2006

[10]黄色粘虫板对香蕉害虫的诱杀作用及控制效果. 匡石滋,田世尧,李春雨,彭群. 2010

[11]黄色粘虫板诱杀梨茎蜂的效果试验. 张勇,王宏伟,冉昆,王少敏. 2015

[12]黄色粘虫板对苹果绣线菊蚜的诱杀效果. 张国浩,江珊,卢蒙蒙,张金勇,李前进,李咸鹏,邹养军. 2020

[13]黄色粘虫板对石榴园害虫的诱捕效果. 贾波涛,秦改花,黎积誉,刘春燕,刘长华. 2021

[14]黄色粘虫板摆放方式对茶小贯小绿叶蝉诱集效果的影响. 郭灿,皮发娟,王校常,高秀兵. 2021

[15]双斑萤叶甲基因组调研及线粒体基因组分析. 姜志磊,王大铭,王柏凤,宋新元. 2019

[16]玉米大斑病及主要虫害一体化防控技术研究. 赵秀梅,郑旭,王连霞,刘洋,王立达,李青超. 2021

[17]来自大兴安岭凋落物的绿僵菌及其相近菌属真菌的生物活性. 高思禹,郑旭,岳群,张李香,徐利剑. 2021

[18]双斑萤叶甲防治研究进展. 陈宏亮,李雪峰,潘占兵. 2010

[19]东北区发生的3种甜菜害虫的特征特性与防治. 韩英,吴则东. 2012

[20]新疆玉米田双斑萤叶甲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抽样调查方法. 邹宁,肖彬,刘强,刘阳天,刘冰,肖海军,陆宴辉.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