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植被构成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姗姗

作者: 周姗姗;孙红;廖加法;于应文

作者机构: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贵州省威宁高原草地试验站

关键词: 放牧强度;混播草地;植被构成;土壤特性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12 年 29 卷 05 期

页码: 148-1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4个放牧强度(轻牧、适牧、重牧和过牧,牧后草层高度分别为7.5、5.5、3.5和<2.0cm)的轮牧试验,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土壤化学特性;黑麦草分蘖和白三叶匍匐茎、叶片数及其茎叶构成,牧草高度、生物量与植被构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放牧强度响应较大,稳定性较弱。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黑麦草分蘖密度和叶片生物量显著增加,黑麦草分蘖质量和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及牧草高度和生物量显著下降;黑麦草叶片数,白三叶叶片数、茎叶比和匍匐茎质量在放牧强度间无显著变化。放牧强度在降低黑麦草和白三叶生长特性整齐度的同时,增加其可塑性生长;黑麦草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比白三叶敏感,但白三叶的可塑性生长比黑麦草的高。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非播种植物种的生长特性在放牧强度内变异系数较大。综合分析认为,放牧对草地植被的作用体现于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播种的低组分禾草(鸭茅)和非播种禾草是混播草地植被构成变化的关键种。

分类号: S543.6`S541.9

  • 相关文献

[1]畜粪沉积对贵州高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养分和植被构成的影响. 孙红,于应文,马向丽,牟晓明,张红梅,廖加法,侯扶江. 2014

[2]放牧强度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种群牧草量构成与年生产力的影响. 徐震,于应文,常生华. 2003

[3]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宝音贺希格. 2013

[4]牦牛粪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和生态位参数的影响. 牟晓明,于应文,张红梅,孙红,王虎成,徐长林,花立民. 2013

[5]长期刈牧利用下贵州高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养分和植被构成变化. 孙红,于应文,马向丽,张红梅,牟晓明,廖加法,侯扶江. 2013

[6]封育对兰州北部荒漠化草原植被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于潇,刘金银,于应文. 2022

[7]混播草种及其比例对黔草4号鸭茅草地产量的影响. 张翊碧,何静,韩永芬. 2017

[8]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人工混播草地产草量的影响. 莫本田,罗天琼,韩永芬. 2000

[9]混播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的生长特性及其共存表现. 于应文,徐震,苗建勋,冉繁军,赵怀波. 2002

[10]奶牛放牧对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工草地植被的影响. 石永红,邵新庆,王运琦,韩建国,刘建宁. 2010

[11]不同利用强度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与组分动态的影响. 蒋文兰,李向林. 1993

[12]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种间竞争效应分析. 林慧龙,董世魁. 2003

[13]放牧利用下气候因子和奶牛排泄物施肥对混播草地牧草生长的影响. 王文,刘国友,于应文,徐震. 2007

[14]旱区苜蓿混播技术研究进展. 韩志顺,郑敏娜,梁秀芝,康佳惠,陈燕妮. 2018

[15]放牧强度对喀斯特地区混播草地植物群落及生物量的影响. 柳嘉佳,丁磊磊,王普昶,谢彩云. 2021

[16]刈割次数、施氮量和豆禾比例对混播草地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罗天琼,李向林,马宁,赵明坤,万里强,吴永仙. 2010

[17]柱花草. 武保国. 2003

[18]刈割方式对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混播草地竞争的研究. 何峰,李向林,万里强. 2007

[19]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量与品质的比较分析. 李道明,申忠宝,潘多锋,王建丽,张瑞博,张月学,李彩凤. 2012

[20]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效应对人工混播草地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张学洲,李学森,顾祥,兰吉勇,陈强,范天文,马来书.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