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分子印迹亲和柱净化-HPLC法检测玉米中的伏马毒素(FB)和玉米赤霉烯酮(ZEN)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尹丽梅

作者: 尹丽梅;李倩倩;杨海舰;柳家鹏;冯忠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分子印迹亲和柱;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HPLC

期刊名称: 2013年饲料毒理学术报告会暨饲料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材料集

ISSN:

年卷期: 2013 年

页码: 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经常会同时污染玉米及其副产品,分子印迹亲和柱作为一种快速经济的净化工具,可以为高效液相等仪器检测方法提供快速的样品前处理,从而实现饲料中真菌毒素的快速提取和检测。【方法】本文建立了二合一分子印迹亲和柱同时净化玉米中的伏马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最终用Waters2695-2475荧光检测器实现两种毒素的检测。【结果】该分子印迹亲和柱对两种毒素的回收率均大于95%,而且重复使用10次,其回收率均大于90%。【结论】分子印迹亲和柱不仅使用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又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节约成本,是玉米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简便、快速、经济实用的样品净化工具。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浙江省主要青粗饲料霉菌毒素残留检测分析. 郑会超,黄新,吴建良,姜俊芳,宋雪梅,蒋永清. 2014

[2]小麦四种镰刀菌毒素的ELISA检测及毒素污染分析. 刘太国,高利,朱宝成,陈万权. 2009

[3]HPLC测定啤酒酵母β-D-葡聚糖吸附玉米赤霉烯酮(ZEA)的含量. 张丽霞,周剑忠,黄开红,徐学明,李莹,单成俊,王英. 2009

[4]基于羧酸酯酶降解伏马毒素研究. 陈亭亭,张巧艳,王坡,林琳,杨华,杨兰花,杨胜利,袁玉伟. 2018

[5]吉林省粮油产品中B类生物毒素的污染状况及暴露评估. 陈婷婷,李胜男,王莹,刘笑笑,魏春雁. 2021

[6]伏马毒素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在我国玉米和玉米制品中的污染现状综述. 赫丹,徐剑宏,仇剑波,刘馨,史建荣,LEE Yin-Won. 2021

[7]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畜禽配合饲料中伏马毒素的含量. 郭文博,杨俊花,韩铮,陈慧英,孙真真,赵志辉. 2015

[8]改良QuEChERS法结合UPLC-QTRAP-MS/MS技术测定玉米中的伏马毒素B_1、B_2. 孟繁磊,宋志峰,王巍巍,杨建,魏春雁. 2019

[9]饲料用玉米和小麦麸皮中伏马毒素含量的测定. 杨亚琴,冯慧慧,刘进玺,马莹,董小海,曹秀,钟红舰. 2021

[10]轻简化液质联用法检测玉米中的伏马毒素B1、B2和B3. 郑嘉,王红旗,刘继红,王俊艳,曹成,尹海燕. 2021

[11]外源氨基酸对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合成的影响. 梁文豪,胡时开,圣忠华,魏祥进,焦桂爱,邵高能,谢黎虹,王玲,唐绍清,胡培松. 2024

[12]伏马毒素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俊花,刘峰良,杨海峰,郭文博,陈慧英,孙真真,赵志辉. 2015

[13]伏马毒素对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韩薇,白冰,林淼,倪妙娟,赵志辉. 2014

[14]叶菌唑对轮枝镰刀菌的活性及作用机制. 赫丹,徐剑宏,仇剑波,刘馨,高弢,杜予州,史建荣,LEE Yinwon. 2023

[15]玉米中伏马毒素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毒条件的研究. 郭文博,沈源源,杨俊花,范楷,赵志辉,韩铮. 2017

[16]玉米中伏马毒素FB_1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的建立. 薛秋艳,徐剑宏,祭芳,史建荣. 2010

[17]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粮谷中的伏马毒素. 李正翔,陈小龙,曹赵云,曹晓林,巩佳第,朱智伟. 2014

[18]测定玉米中伏马毒素的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李为喜,郑床木,武力,李欣,李静梅,宋敬可,杨秀兰,王步军. 2012

[19]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测定粮谷中的伏马毒素. 李正翔,陈小龙,曹赵云,曹晓林,巩佳第,朱智伟. 2014

[20]利用伏马毒素合成基因对玉米种子寄藏镰刀菌的分子检测. 孙东亚,王晓鸣,何月秋.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