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含油量杂种优势表现及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四龙

作者: 陈四龙;李玉荣;程增书;廖伯寿;雷永;刘吉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含油量;杂种优势;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遗传效应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9 年 42 卷 09 期

页码: 3048-30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了解是花生遗传改良主要目标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特点,指导花生育种实践。【方法】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P1、P2、F1、F24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以花生野生种为高油基因源的4个组合后代群体含油量的遗传效应。【结果】4个组合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率分别为1.41%~9.42%。不同亲本组合含油量基因遗传特点差异明显。SW9721-3×特21和SW9721-12×濮花22号2个组合分离世代F2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特征。D-0模型是这2个组合含油量的最佳遗传模型,其含油量遗传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45.00%~47.51%,多基因遗传率为18.72%~22.75%。SW9721-23×95-3和SW9721-38×鲁花11号2个组合F2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符合多基因遗传特征,多基因遗传率为66.09%~66.51%。【结论】花生含油量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普遍存在;控制含油量性状的基因在效应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出现主基因特性;加性基因在花生含油量遗传中起主要作用,通过高油单株定向选择育种可以实现含油量的有效改良。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花生晚斑病抗性遗传分离分析. 夏友霖,敬昱霖,毛金雄,任小平,漆燕,廖俊华,曾彦,任正隆,廖伯寿. 2015

[2]巢式杂交分离群体的花生籽仁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张毛宁,黄冰艳,苗利娟,徐静,石磊,张忠信,孙子淇,刘华,齐飞艳,董文召,郑峥,张新友. 2021

[3]油菜籽含油量的遗传及杂种优势. 王通强. 1992

[4]甜菜根形及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 李文,王晓东. 1993

[5]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王洪飞,王乃元,李毓,梁康迳,仇秀丽,周卫营. 2010

[6]甘蓝型油菜二系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遗传效应及优势表现. 关周博,董育红,张耀文,王学芳,韦世豪,郑磊,田建华,李殿荣. 2016

[7]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徐亮,吴艳,刘凤云,孟宪民,戚俐,焦阳,宿桂梅,车明秋. 2011

[8]不同播深环境下玉米耐深播性状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解析. 钟源,赵小强,李文丽,张丹,周文期. 2021

[9]红花双列杂交后代羟基黄色素A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梁慧珍,许兰杰,余永亮,谭政委,杨红旗,董薇,李磊,李春明,刘新梅,张收良. 2020

[10]三系杂交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林强,王旭春,王洪飞,郑秀平,周元昌. 2012

[11]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参数分析. 李海燕,吴晓东,赵丹,王天硕,闫烨,史鸿儒,徐敏,王子胜. 2024

[12]西葫芦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陈凤真,何启伟,樊治成,盛金. 2007

[13]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与节间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英文). 林建荣,宋昕蔚,吴明国. 2012

[14]冬小麦粒叶比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分析. 李世平,杨玉景,阎翠萍,靖金莲,王随保. 2007

[15]陆地棉主要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刘艳改,马雄风,周晓箭,张文英,王海风,孟清芹,张文生,裴小雨,周克海,杨代刚. 2014

[16]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与节间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英文). 林建荣,宋昕蔚,吴明国. 2012

[17]转基因抗虫棉sGK9708与不同类型品种杂种的遗传及优势分析. 杜雄明,周忠丽,潘兆娥,庞保印. 2003

[18]冬小麦粒叶比遗传效应分析. 靖金莲,阎翠萍,杨玉景,李世平. 2007

[19]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喻树迅,郭立平,叶子弘,王海林,苗成朵,赵云雷. 2007

[20]早熟陆地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研究. 肖光顺,李保成,谢宗铭,林海,李吉莲.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