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玉琛

作者: 董玉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作物种质资源;成就;展望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1999 年 02 期

页码: 36-40

摘要: 本文简述了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的概况和成就.自50年代以来,通过征集和考察共收集1160种作物种质资源36万份,在数量上跃居世界第二位.建成了现代化的国家作物种质库,实现了长期保存和复份保存.加上各地的中期库和种质圃,全国已初步形成了种质资源保存网.对全部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和编目,对约20万份进行了初步的抗病虫、抗逆和品质鉴定.建立了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开始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对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若要安全保存我国已有的作物种质资源,国家须经常固定投入一定数量经费.预计将构建各种作物的核心种质,以减轻保存的负担和提高利用效率.今后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重点必定是在继续做好收集和保存的同时,大力加强研究和利用.应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挖掘和利用新的优良基因,促进育种和农业生产发展.

分类号: S32

  • 相关文献

[1]贵州茶树栽培研究主要成就与展望. 梁远发. 2009

[2]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 . 2014

[3]我所茶树种质资源利用研究成就和展望. 光李,赛君. 2007

[4]贵州茶树栽培研究主要成就与展望. 梁远发. 2009

[5]写在《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发布实施三十周年. 贺争鸣,李根平,徐平,陈洪岩,孙岩松,荣瑞章,李冠民,卢胜明,高翔,潘振业,赵德明,江其辉,肖杭. 2018

[6]兽药残留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张改平,职爱民,邓瑞广,杨艳艳,邢光旭,杨继飞,刘庆堂. 2009

[7]安徽茶叶科技创新成就与展望. 王文杰. 2007

[8]中国苜蓿育种取得的成就及展望. 师尚礼,南丽丽,郭全恩. 2010

[9]黑龙江省1986-2000年大豆育种研究成就与展望. 栾晓燕,杜维广,满为群,陈怡,张桂茹,刘鑫磊. 2004

[10]中国绿肥科研6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 包兴国,徐昌旭,聂军,高亚军,耿明建. 2017

[11]蓬勃发展的中国葡萄产业. 刘俊,晁无疾,亓桂梅,刘寅喆,汉瑞峰. 2020

[12]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 张淑华,潘国君,鄂文顺,陈书强,关世武,王翠,周通. 2012

[13]中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成就与展望. 陈启亮,陈庆红,顾霞,施桂萍,徐爱春,秦仲麒,王三明. 2009

[14]DNA分子标记在作物种质资源中的应用进展. 郭树春,安玉麟,李素萍,孙瑞芬,张艳芳,张启辰,闫素丽. 2007

[15]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朱明,阮仁超,聂莉. 2007

[16]四十年改革开放 几代人梦想成真-记中国作物种质资源40年发展巨变. 刘旭. 2019

[17]广西沿海地区作物种质资源土著知识调查. 李丹婷,农保选,刘开强,苏伟强,杨荣仲,陈怀珠,黄熊娟,刘义明,杨显志,黄惠民,陆茂新,苏永福. 2009

[18]综合农业分区尺度下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陈彦清,曹永生,方沩,陈丽娜. 2016

[19]泰国红豆种质资源在南京的表现及其遗传改良潜力. 顾和平,陈新,张红梅,易金鑫,罗海蓉,丁维荣. 2009

[20]种质圃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策略与实践. 卢新雄,王力荣,辛霞,尹广鹍,张金梅,陈晓玲,何娟娟,刘运霞.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