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下茬大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申晓慧

作者: 申晓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大豆;产量性状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14 年 04 期

页码: 34-35

摘要: 为了验证玉米秸秆还田对下茬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将玉米秸秆粉碎后进行还田,还田量分别为0%、30%、60%和100%,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秸秆还田能增加大豆产量,还能有效减少田间杂草数量和种类,但随着还田量的增加,大豆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贪青晚熟,产量降低。综合各项指标,本研究表明30%的秸秆覆盖还田为最好。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不同肥料配施根瘤菌剂对大豆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刘迎春,丁素荣,周学超,生国利,刘畅. 2015

[2]播期对春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韦贵剑,卢亚妮,黄燕. 2011

[3]不同行比间作玉米对黔豆7号鼓粒期产量性状的影响. 杨春杰,陈佳琴,谭春燕,朱星陶,龚丽娜,刘作易. 2015

[4]沼液对大豆生育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任洋. 2018

[5]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薛红,宁海龙,杨兴勇,董全中,张勇,张明明,李微微. 2020

[6]播期对云南夏播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赵银月,魏生广,代希茜,詹和明,王铁军. 2015

[7]不同时期接受遮光胁迫对大豆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祖东,陈怀珠,杨守臻. 2006

[8]锰不同施用方式对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陈德祥,赵海红,王庆胜,吴丽丽,李长锁,于涵,胡喜平,张玉先. 2011

[9]大豆姊妹系品种冀豆17和冀nf58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王凤敏,杨春燕,王静华,刘兵强,赵双进,史晓蕾,冯燕,张孟臣,秦君. 2017

[10]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多年多点QTL分析. 刘春燕,齐照明,韩冬伟,单大鹏,蒋洪蔚,陈庆山,胡国华. 2010

[11]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产量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季良,王仙,彭琳,聂石辉. 2013

[12]不同种植密度下大豆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王贤智,周蓉,单志慧,张晓娟,沙爱华,陈海峰,邱德珍,周新安. 2009

[13]不同遮光胁迫对大豆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祖东,陈怀珠,杨守臻. 2006

[14]大豆花器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曹颖妮,梁慧珍,李卫东,王辉. 2007

[15]8个新疆大豆主栽品种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关联度的研究. 田海燕,战勇,张恒斌,杨相昆,刘涛. 2011

[16]豆麦轮作区麦秸长期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王秋菊,姜宇,周鑫,米刚,刘鑫,李婧阳,刘峰,中本和夫,黄丹萍. 2019

[17]不同还田方式下大豆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匡恩俊. 2010

[18]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黄淮海夏大豆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幸,邢兴华,徐泽俊,齐玉军,季春梅,吴存祥. 2017

[19]秸秆覆盖与氮肥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何雪丹,蒋明健,钟坤,莫皓蓝,陈伟,李家文,孙玉勇. 2017

[20]秸秆还田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囡囡,张春峰,贾会彬,于忠和,朱宝国,孟庆英,宋英博,李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