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莉

作者: 王莉;张强;牛西午;杨治平;张建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土壤容重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07 年 15 卷 04 期

页码: 53-5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持续利用30年的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农田、杨树林、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地以及撂荒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以及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全N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混交林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林的土壤培肥作用高于杨树纯林。粗放的农业耕作措施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使土壤退化。撂荒地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在黄土高原丘陵区,种植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以及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是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

分类号: S714

  • 相关文献

[1]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容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江秋菊,黄兴成. 2020

[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阿拉腾希胡日,曾希柏,白玲玉,李莲芳,孙楠,高菊生. 2010

[3]南方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以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为例. 陈亚男,庄媛,闫瑞瑞,秦琪,金晶炜,杨培志,刘洋,熊军波,辛晓平. 2023

[4]老挝中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状况分析(英文). 唐其展,陈桂芬,SENGXUA Pheng,DUANPHADY Khonepany,蒙炎成,苏利荣. 2012

[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山东丘陵农田杂草群落结构与动态的影响. 赵滨,司纪升,李升东,王法宏,王宗帅. 2017

[6]怀来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 李新宇,唐海萍,赵云龙,张新时. 2004

[7]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理化特性及相关分析. 王思成,王月玲,许浩,蔡进军. 2009

[8]醋糟不同配比覆盖对句容旱地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刘亚柏. 2021

[9]减氮配施腐植酸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刘灿华,袁天佑,闫军营,孟繁华,孙笑梅,张水清. 2020

[10]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聂良鹏,郭利伟,郑春风,吕玉虎,张梦,李本银,潘兹亮,李杰. 2021

[11]野山参根区土壤的主要理化特性研究. 张亚玉,孙海,宋晓霞. 2011

[12]黄土高原东北缘退耕坡地土壤养分和容重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肖波,王庆海,尧水红,却晓娥,曹志德. 2009

[13]地膜残留量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魏焘,连彩云. 2022

[14]化肥减施条件下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刘小粉,刘春增,贾萌萌,潘兹亮. 2021

[15]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区适应性的研究. 郭正刚,张自和,王锁民,田福平. 2003

[16]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侵蚀特征研究. 刘林,王小平,孙瑞卿. 2015

[17]土地利用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及保护的影响. 罗友进,魏朝富,李渝,任镇江,廖和平. 2011

[18]桂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热导率空间变化. 甘磊,马蕊,张中彬,程芳丽. 2017

[19]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围垦海涂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特征. 刘琛,丁能飞,郭彬,林义成,李华,李凝玉,傅庆林. 2012

[20]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全磷的可见近红外高光谱反演. 薛利红,周鼎浩,李颖,杨林章.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