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菌的加工利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石太渊
作者: 石太渊;孙大为;张锐;张华;姜福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黑粉菌;利用
期刊名称: 农产品加工(学刊)
ISSN: 1671-9646
年卷期: 2006 年 09 期
页码: 30-32+34
摘要: 玉米黑粉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尤其是K,Fe,Se含量较高)、维生素、真菌多糖以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因此,玉米黑粉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是开发保健食品的优质天然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分类号: TS201.4
- 相关文献
[1]薏苡黑粉菌基因组测序揭示其物种分类及适应性进化. 李祥栋,郑传奇,陆秀娟,潘虹,魏心元,石明,付瑜华,陆平,高爱农,周美亮. 2022
[2]优质高产玉米单交种粤单l号的选育及利用. 刘建华,李余良,王哓明,方志伟,刘晓津. 2003
[3]优质高配合力糯质玉米一环系通系5的选育及利用. 陆虎华,薛林,郝德荣,陈国清,石明亮,冒宇翔,胡加如,黄小兰,程玉静,张振良,周广飞. 2016
[4]玉米无叶舌种质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魏宏斌,邓利爱,郭锐,戴国富,卜鸿吉. 2014
[5]玉米自交系绥系608的选育与利用. 石运强,孙艳杰,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金振国,高利,李云龙. 2019
[6]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原则. 王振华,魏昕,张前进,张新,鲁晓民. 2020
[7]东北春玉米区热带种质利用研究. 董海合,李凤华,任军,周旭东,冯芬芬,田讯. 2001
[8]优良早熟自交系四-428的选育与利用. 潘丽艳,林红,郭海鳌,郭昕,王玉杰,王远路. 2005
[9]高直链淀粉玉米研究及其利用. 董亚琳,才卓,徐国良,刘向辉,代玉仙. 2006
[10]国外玉米种质在东北地区的利用与改良. 孙发明,徐艳荣,候宗运,焦仁海,刘兴二. 2009
[11]优质玉米新品种绥玉16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魏国才. 2007
[12]高产杂交种组配中马龄型亲本的选择与利用. 曾三省. 2000
[13]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张前进,王振华,张新,王俊璞. 2006
[14]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改良与利用. 代秀云,于明彦,许明学,柳迎春,夏远峰,刘爱华. 2007
[15]贵州省玉米三交种的选育与利用. 任洪,沈建华. 2005
[16]玉米自交系四-495的选育与利用. 于明彦,代秀云,孙发明,文贞顺. 2007
[17]黑糯玉米新品种——晋糯10号的选育与利用. 董立红,陈永欣,翟广谦,陈琳,李文和,阮福林. 2014
[18]几个玉米骨干系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 张丽颖,金连财. 2000
[19]优质黑糯玉米新品种晋糯8号的选育与利用. 董立红,陈永欣,韩永明,翟广谦,陈琳,李文和,阮福林. 2009
[20]外引玉米种质资源的筛选分析利用研究. 唐跃文.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色季拉山蒲公英属总黄酮及糖分含量种间差异及随海拔和坡向的变化
作者:蒋毅;史敏晶;戴明鋆;葛立鑫;张世鑫;张华
关键词:色季拉山;蒲公英属;黄酮;多糖;海拔;坡向
-
4UJ-1700甘薯杀秧机设计与试验
作者:崔中凯;周进;邸志峰;姜伟;李娜;张华
关键词:甘薯;杀秧机;挑秧装置;仿垄形刀片
-
基于SCoT分子标记的61份加工型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作者:王宏利;赵久成;赖淼;卢家仕;凌启昌;肖锦华;张华;付鑫锋
关键词:黄瓜;SCoT分子标记;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DNA指纹图谱
-
数字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作者:梁晨;张华;周志刚;陈楠;暴愿达
关键词:数字技术;水产养殖;应用进展;展望;人工智能
-
加强辽宁省、市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协同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崔玥晗;孙大为;宋晓东;孙振宇
关键词: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辽宁省
-
基于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品种羊肉煮制风味特征
作者:陈鹏羽;张德权;李少博;王卫;徐乐;张佳敏;张锐;陈丽
关键词:羊肉;煮制;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产地溯源;挥发性风味物质
-
高粱深根基因SbDRO1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作者:曾廷儒;程文;孙琦;岳润清;李文兰;张华;高日新;张茂林
关键词:高粱;SbDRO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抗旱;拟南芥